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西藏日喀则萨玛达边境派出所

    以靠前服务提升边境治理水平

    作者: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杜倩 本报通讯员 黄伟媛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5日 04版)

      “老人年龄大了,连床都下不了,该怎么补办身份证?夜间开三轮车很不安全,没有路灯,经常翻车……”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萨玛达边境派出所所长岗嘎加措每天必做的事就是翻一翻民情日记本,看上面记录的村民投诉和意见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乡镇虽小,事情不少。“村民的幸福感多来自身边小事的解决。截至今年上半年,派出所共开展各类便民服务261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25件。这些小事就是村民的挂心事,我们必须一件一件办好。”岗嘎加措说。

    “三办”服务暖人心

      已故的92岁高龄老人曲增的女儿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去年重阳节,派出所户籍民警亲自上门为她妈妈办理身份证。“民警带着慰问品来看望我妈妈,还现场为她梳妆、拍证件照、采集指纹、录入数据,帮忙清扫大院,可把她乐坏了。”

      这样的“流动窗口”,在萨玛达边境派出所并不罕见。户籍民警每个月还会利用村委开会的时间,主动下沉到各村,现场办公,做实做细上门办证、上门送证、上门收集材料、上门答疑解惑四项工作,将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不仅如此,自承接户籍工作以来,派出所还利用有限的经费,购置了形象镜、理发工具、藏式服装、洗漱用品等,精心打造户籍室,确保辖区群众能拍出既形象整洁又独具民族特色的证件照。

      这一件件有温度的举措,都是萨玛达边境派出所创新推出“三办”服务,即陪办、帮办、跑办工作的一个缩影,有效将边境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向前推进到“最后一米”。

    “135”强化边境治理工作

      去年5月,一辆皮卡车陷入泥潭无法移动,请求民警救援。“接到游客求助后,所里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我和驻点民警、辅警携带救援设备,并协调附近工地一台挖掘机迅速赶往事发现场,确认无人员受伤后,我们通过挖掘机拖拽、填充泥潭等方式,成功将被困车辆救出。”岗嘎加措说道。

      为提高边境治理精细化水平,萨玛达边境派出所积极探索,靠前服务,以党建为“针”,以联合执法为“线”,绣出边境基层治理新格局。

      教导员耿晓阳说,他们探索建立了“135”边境治理工作模式,“1”为党建引领,将辖区分为3个警区7个网格,每个警区划定所属民警、综治委员、辅警、联防队员,统一下沉至网格;“3”为实施“两队一室”警务改革,所里的执法办案队与综合勤务室、网格警务队优势互补,与县刑侦、治安等部门协同作战;“5”是以“五项内容”为抓手,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打造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激活边境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户户为哨所,全民是哨兵

      今年4月,随着春耕工作的开始,驻村民警阿旺格乃接到热心群众消息,在国道219上,一辆小轿车差点儿撞上夜间行驶的农用拖拉机,起了冲突。但还没等阿旺格乃出警,当事人就被联防队员劝和了。

      阿旺格乃以村为家,把群众当亲人,架起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通过与群众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辖区内许多联防队员成了他的“千里眼”“顺风耳”,为他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作为一名包干民警,阿旺格乃以“驻村”的方式,切实增强了派出所所在辖区党政重大事务决策上的参与权、边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统筹网格力量的主动权,推动了警务工作与边境治理深度融合。因为做事细心,村民亲切地称呼阿旺格乃为“阿九”(藏语“哥哥”的意思)。

      在阿旺格乃的建议下,派出所深入辖区,为农用机械粘贴标有派出所报警电话的反光标识,并仔细对车辆现状进行检查,叮嘱群众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不变道逆行,不乱停乱放。

      近年来,该所设立了5个村级警务室和数个抵边执勤点、护牧点,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打造出“一个村就是一座坚强的堡垒,一个居所就是一个流动的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流动的哨兵,一个护边员就是一座有生命的界碑”的最广泛平安共同体。同时,建立警地民三方联创模式,为管边护边注入“强心剂”、跑出“加速度”。

      “边境治理水平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幸福感,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警地民联防联控‘千条线’,实现了小问题不出网格、大问题不出村、复杂问题不出派出所,萨玛达乡成了名副其实的平安幸福乡,连续12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岗嘎加措说。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杜倩 本报通讯员 黄伟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