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地名,让我人生更精彩

    讲述人:浙江省舟山市民政局地名服务中心编审、全国民政行业第二批领军人才 王建富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5日 07版)

      【一线讲述】

      大约是30年前,在一次调研中,我得知了关于大岠山(今名西岠岛)小、小岠山(今名东岠岛)大的“大小颠倒”的地名来历传说,从此对神奇的海岛地名文化入了迷。30多年来,我参与过基层地名管理、地名公共服务、地名文化建设,也参加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国家重大地名调查与审定、地名法规修订等许多工作,回顾这个历程,可以用“累并快乐着”来概括。

      “累”是因为,地名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很多知识,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地名工作要与大地山川打交道,上山下海、穿街走巷、识图编图、撰稿拍照都是一名合格地名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山上遇毒蛇,海中船抛锚,脚底走起泡,都是家常便饭;地名工作人少事杂,休息日也要查资料、撰稿件。

      “快乐”则是因为地名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乡愁、亲情和精神血脉。考证出一个地名的来历、含义和沿革是种喜悦;为离开家乡多年的老兵找到亲友住址、为海外侨胞找到故乡根脉是种行善;为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民族尊严尽绵薄之力是种尽忠;看着案头自己主笔的十多部专著与工具书,是种自豪;为市民、为学生讲解地名故事,是一种分享与传承。

      20年前,我曾凭着从海峡对岸寄来的一张手绘示意图帮助四川成都籍老兵游子萍找到了他寻觅多年的房东之子。从此,他连续数年都来舟山探访故人。面对激动得抱头痛哭的两位八旬老人,我既欣慰又感动。我在市民大讲堂讲课时,曾发现有对父子每场必到,望着他们对地名故事的执着眼神,我深深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地名工作虽苦虽累,但每一分耕耘都是自己增长学识不可或缺的前进脚印,都是自己精彩人生的故事情节。蕴藏在地名文化中的宝贵民族精神是每个中国人永难割舍的人文血脉。我期待着,传承优秀地名文化能成为更多中国人的心灵自觉。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陈之殷 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