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成探析

    作者:白山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5日 06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做好民族工作宝贵经验时深刻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价值体系和情感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动力源泉。

    1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根植于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深厚底蕴,是中华文明的民族性表达

      5000年中华文明不曾间断,生生不息、不断累积,在人类文明中独树一帜。作为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传承者,中华民族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质禀赋和独特印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为中华文明的民族性表达,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点、独特魅力。

      “大一统”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这种维系统一、各族一家的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脉相承,不断发展,成为各族群众的精神共识。“大一统”不同于单纯地域角度的“大统一”,还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一统”,对中国的统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夏朝之后4000年,中国1200多年是分裂状态,2700多年是统一状态,历代各族入主中原都推行教化、争为正统。二十四史中,《魏书》《周书》《北齐书》《辽史》《金史》《元史》皆为少数民族政权编写,展现了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认同,成为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共同社会理想和政治价值。

      以道德规范为特征的独特价值体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既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逐项式表达,又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集中式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表达了新时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准则,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标准,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开放性与包容性兼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注重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品德修养,遵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精神,善于接纳吸收外来优秀成果,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和传播,总体上表现为开放性。中华民族没有一神宗教的排他性,对于内部文化多样性和各种外部文明都坚持包容态度,共性与特性并存、一体与多元并存。中华文明有着包容兼蓄、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鲜明的主体意识,有所坚守而又兼顾通达,在开放中吸收异质文明、在包容中消化异质文明、在多元融会中更新自身。中华文明特有的韧性,体现在历史上每当一种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大都通过中国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融入了中华民族之中。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不断,和合互鉴、融会贯通,多元统一,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之源。

    2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生长在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沃土中,是中华民族具体化形象化标识

      各族群众共同认可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中华儿女普遍认同的文化标识,是中国各族群众的共有记忆和共享映像,是其价值观念、文化风俗和民族情感等的凝练表达,是其凝聚心理认同、增进共识、紧密联系的重要方式和纽带。

      在当代社会,有一批具有普遍认知价值并能获得各族群众心理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国家地理符号。比如,长江、黄河、泰山等自然地理,天安门、故宫、长城、布达拉宫等人文工程,大熊猫、银杏等特有动植物。二是思想文化符号。比如,儒家、道家等思想学派,中文汉字及易经、诗经、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水墨画、京剧、书法、武术、民族舞蹈、民族音乐等艺术文化,老子、孔子等文化名人。三是国家象征符号。比如,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标志。四是文化生活符号。比如,中国菜、筷子、茶叶、丝绸、中医、文房四宝等人文物质文化,春节、中秋节等民族节日,楹联、年画、鞭炮、舞龙舞狮等民间传统,汉服、唐装、旗袍等民族服饰,宫殿、四合院等建筑文化,等等。

      文化符号和形象之所以能促进心灵相通、凝心聚力,主要在于它所包含的意义、内涵特别是精神价值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而且表达直观、适用广泛。文化符号具体形象,一看就知,可辨识性强,跨越语言隔阂、地域障碍;形式灵活多样,载体丰富广泛,可以无处不在;含义清晰易懂,甚至过目不忘,容易入脑入心;能够简明表达复杂观念,效果远强于说教,体现了文化标识独特的力量。

    3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汲取自源远流长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长河,是中华民族化育融合的内在动力

      中华民族是由中国各民族历经几千年风雨锻造而形成的“多元一体”的共同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个过程具体体现在中华民族代表人物和丰富多彩的故事传说中,许许多多杰出人物和传世故事串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串起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

      始祖神话故事。祖先崇拜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各族人民信仰系统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在古代,国有太庙,宗有宗祠,家有祖龛,祖先崇拜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和风俗习惯延续至今。我国各民族地域不同,风俗各异,各民族共同认可的祖先基本都是源于始祖神话传说,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创世始祖神话,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人文始祖神话和“三皇五帝”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对于后世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尤其是炎帝黄帝信仰,使各族群众有了共同的心理归属,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至今,海内外中华儿女都自称“炎黄子孙”。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共同的历史凝聚着共同的记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比如,历史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等民族大融合的故事,瓦氏夫人抗倭、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各族群众共同抵御外寇的故事,等等。同时,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交通运输线路,比如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河西走廊等。这些通道不仅是安疆固边之路、经济发展之路,也是民族团结融合之路、文明传播之路、中华民族精神孕育之路。

      中华民族杰出人物故事。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对中华民族融合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有张骞、昭君、文成公主等。对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有戚继光、郑成功、渥巴锡等。中共党史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有邓恩铭、向警予、粟裕、小叶丹、乌兰夫等。这些杰出人物,在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形成了如今“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分布格局,奠定了中华民族牢固认同和强大向心力的基础。

    4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现在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信的标志性事件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作为“自在实体”早已存在,但是“中华民族”一词的出现始于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产生始于近代,中华民族命运的大转折也始于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被唤醒走向觉醒,中华民族由“自在”到“自觉”到“自信”,许多标志性事件极大影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伟大复兴的进程。比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某种角度上催生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启蒙和初步觉醒;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民族复兴探索了道路;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为民族复兴带来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华民族的命运转折点,民族复兴有了坚强领导,开辟了正确道路;抗日战争唤起了高涨的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的转折点,为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为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实现民族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启蒙与救亡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产生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蒙觉醒与形成、中华民族复兴的萌发探索与实践两条交织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呈渐进式特点,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发挥着基础作用,是其他因素发挥作用的关键变量。中华民族所处的外部环境越艰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强烈,内部凝聚力就越强。这些标志性事件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斗争史、发展史、进步史,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长节点。

    5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架构在伟大民族精神支柱之上,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民族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屡遭入侵而保持一统、文明历经数千年未曾中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能维系整个民族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历代传承着厚德载物、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仁者爱人、诚实守信、道法自然、居安思危等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不仅全面阐释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而且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描绘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美好图景。

      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定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成果,升华了中华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和融合发展中形成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培育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引领民族精神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展现出时代性特征,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炎黄子孙的最大向心力。

      中华民族的文明底色、文化符号、故事人物、标志性事件、民族精神,各有丰富内容又相互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其中,文明底色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的特质禀赋和独特印记,为世界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提供了现实路径;文化符号是对中华民族具象化的表达,成为中华民族的显著标识和指代象征;故事人物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记录叙述载体,为中华儿女增进中华民族认同做出了生动说明;标志性事件是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节点,一步步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有助于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根源。

      (作者:白山,系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