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推进科技服务平台构筑、科技成果培育、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和科技培训助农等“四大工程”。学校党委书记傅兵说:“学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强化智力支农、科技兴农、人才强农举措,组建花卉、蔬菜、稻麦、园林等6个科技创新与服务团队,整合资源、集聚人才,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
据介绍,近年来,苏州农职院致力于打造“党员田间课堂”品牌活动,该校“江苏省特色花卉科技兴农服务团队”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学校专家不断推广稻麦、花卉和果蔬新品种,示范新技术,服务对象覆盖全国20个省市、江苏省三分之二的县(市、区)。
今年5月初,苏州农职院副研究员李庆魁来到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对小麦灌浆期赤霉病防控进行技术指导,并开展药效试验。
“这几年,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威胁。最近阴雨多,小麦赤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多亏专家及时下田进行技术指导。”湖嘉农业种植大户潘明江说。
去年8月,推广示范基地立项建设后,由苏州农职院牵头,与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吴中区农技植保推广站等组成了专家团队,李庆魁担任该示范基地主任。自去年年底以来,专家团队遇到了不少挑战,如小麦播种期农田积水导致机播困难、小麦拔节期倒春寒冻害和灌浆期病虫害高发以及现场指导培训无法开展等。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通过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编写技术资料、开展线上培训等,为苏州稻麦生产做好技术服务,助力苏州中高端稻麦产业发展。”李庆魁介绍,专家团队积极与全省稻麦体系岗位专家对接交流,加大对稻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的集成,突出成果熟化示范,加快技术推广应用,为苏州稻麦丰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去年,苏州农职院果树学副教授王鹏凯赴东山镇莫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该村村民大多以果(枇杷、杨梅)茶(碧螺春)种植和开办民宿、农家乐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王鹏凯到任后,利用学校东山校区和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的科技资源优势,在茶叶、枇杷、杨梅的栽培管理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去年年底,学校获批成立江苏省常绿果树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整合优化了技术资源,向果农提供了针对性更强的技术服务。
说到这位王书记,果农费老伯竖起了大拇指:“一开始王书记带来绿色防控的技术给我们用,用了没效果,我们都很灰心。后来,他通过细致观察,发现是我们用得不规范,又耐心地进行针对性指导。现在不仅效果好,还比打药安全多了。茶叶、枇杷、杨梅等农产品,获得游客认可,销路越来越好。”
“今年春天,在疫情的影响下,技术培训不好开展。我发挥岗位优势,在帮助村里进行疫情防控的同时,采用线上技术讲座推送与一对一、点对点相结合的科技服务方式,保障果农技术服务需求。”王鹏凯介绍,服务团队通过现场视频等形式对推广的树体调控、挂果管理等新技术进行跟踪指导。采用新技术的果农都说:“今年枇杷产量和品质都比以前好多了。”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肖阳 李梦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