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2日 星期日

    陈文龙忠义精神的时代力量

    作者:宋建晓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2日 12版)

        陈文龙祠堂 作者提供/光明图片

      【忆言忆语】

      陈文龙(1232年~1276年),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南宋抗元名将。他与文天祥,因“隆名并峙,同为一代忠贞”而彪炳史册。

      陈文龙忠诚、节义的人格情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气节“如水行地,如日在空”,成为许多有志之士学习的楷模,历朝历代名人雅士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作为南宋王朝的贤臣名将,陈文龙的事迹虽然时过境迁,但其中蕴含的忠义精神至今仍然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给人以启迪与力量。

      第一是要对党忠诚,为国尽忠。陈文龙从小就受家风的熏陶和朱子文化的影响,立志报效国家。在南宋王朝危亡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临难不苟,杀身殉节,以死报国。陈文龙的忠义精神,充分体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把个体的人生价值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党员就要把对党忠诚作为誓言,牢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那些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无不是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生命诠释着新时代人物对党忠诚、为国尽忠的优秀品格。这种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进程中体现出“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气概,与陈文龙的爱国精神异曲同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是要发扬伟大的斗争精神。陈文龙为官清廉,一身正气。尽管仕途坎坷,但他始终充满正义感,敢于与邪恶势力抗争,“不可干以私”的为官之道为世人景仰。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气概,正是英雄本色。正义与邪恶水火不容,相生相克,以正压邪是斗争的结果。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在矛盾中发展,事业在斗争中前进。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都是通过斗争取得的。

      认识和把握矛盾运动规律,坚持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成就自己,不仅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奋斗的进程中,我们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防范“灰犀牛”事件,也要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与传统的落后的观念和邪恶力量进行斗争,更要与存在于党内的各种腐败分子进行斗争。

      第三是要始终拥有人民情怀。陈文龙十分关心民瘼,兴利除弊。他在临安(今杭州)任职时,了解到由于水利设施失修,几乎年年泛滥成灾,两岸民众饱受苦难,于是上奏朝廷请减农民税负,同时加固南北海塘,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以充裕国事用粮。正因为如此,人们在他去世之后将其当作由凡入圣的人格神来供奉,赋予普度众生、解危救难的功能,形成“莆田双海神,民船拜妈祖,官船拜文龙”的传统,至今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很有影响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强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才能以大公无私的精神造福于民,使民安居乐业。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当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奋斗目标,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用使命担当来表现出我们党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给全社会带来温暖和福祉。

      陈文龙的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崇高气节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今天,我们传承与弘扬陈文龙的忠义精神,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以德治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要求。

      (作者:宋建晓,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莆田学院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