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0日 星期五

    吉林省梅河口市:

    坚持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理念 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

    作者:本报记者 任 爽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0日 03版)

      【走进县城看发展】

      6月3日,端午节晚6点,吉林省梅河口市东北不夜城特色商业街人流如潮。随着开场舞《离骚》乐曲声的响起,一场包粽子比赛拉开帷幕。市民、游客就连演员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捋粽叶、折“漏斗”、塞糯米、压实、封口、绑线,一个个粽子迅速成型。

      “听说这里有包粽子大赛,我特意领孩子来感受!”家住梅河口北部新城的张熙脸上挂着笑,“没想到,还能看到竖琴、肩上芭蕾、傣族舞等艺术表演。现在,我们梅河口真是要啥有啥,一天一个样儿!”

      梅河口城市不大,却是吉林省4个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埠重镇。

      2013年,梅河口被吉林省确定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赋予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21年9月,梅河新区成立,城市发展再次进入新阶段。梅河口市委书记王爱明说,“十三五”以来,梅河口坚持把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理念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夏日的梅河口海龙湖景区,天光云影、碧波荡漾、草木葱茏。梅河口市旅游促进局副局长王雪娇介绍:“海龙湖是梅河口市精心打造的人工湖,占地达1636亩,不收1分钱门票,是一处生态展示景区,也是一项防洪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更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惠民工程。”

      “十三五”以来,梅河口投资30亿元建设了海龙湖、人民公园、山水公园等45个城市公园,投资15亿元建设河湖连通城市生态水系,使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到47%。农村环境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育壮大绿优水稻、棚膜经济、休闲农业等7大产业基地,30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清运,3.3万个农户完成厕所改造,486公里农村公路焕然一新。

      用工匠精神建设城市,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2017年,梅河口实施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形成现代化城市治理能力保障体系;2018年,在吉林省率先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环境卫生实行市场化运作,城市机械化清扫率达90%。

      清晨5点,环卫工人就开始清理擦拭路边的垃圾箱;从零点到晚上10点,400多台卫生清理车辆不间断地在130多条街路清扫;生态环境连年变好,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2天……

      4年前,家乡的变化留住了回家探亲的年轻姑娘张海娇,她在梅河口解放路开了家下午茶餐厅。夜色渐起,餐厅里飘着美食的香气,张海娇看着陆续进店的客人感慨:“城市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我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

      生态好,产业兴。2021年4月30日晚,东北不夜城开街,在随后的5个月里累计客流量超过400万人次。虽受疫情影响,但今年“五一”假期,东北不夜城也交出了30万客流量的成绩单。

      不仅有金字招牌文旅产业,梅河口还有世界最大的树生果仁加工集散地,医药健康产业已形成百亿级规模全产业链发展格局。5月28日,上海申龙(梅河口)汽车制造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成首年预计产值6.8亿元,利润8200万元,税收5400万元。

      近年来,梅河口主要经济指标保持15%以上速度增长,连续7年获得吉林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第一位,在“十三五”期间,经济总量翻一番,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城区常住人口增加12万人,达42万人,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

      在梅河口市体育馆乒乓球馆,63岁的张军拉球后一个准确有力的扣杀引来一阵喝彩。“以前一刮风下雨就没法儿锻炼了,现在有了体育馆可好了。”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张大爷笑得开心。

      城市魅力不断显现,城市功能也日趋完善。近年来,梅河口市以群众所需为工作导向,打造现代服务业示范区,集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三个中心”为一体,推进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基层文体设施建设,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共同成立吉大一院梅河医院,依托教育小镇建设完善公办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布局,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

      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投资潜力百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等7个“全国百强县市”……荣誉的背后是梅河口从试点到示范、从排头到样板的不懈努力。“十三五”以来,梅河口迎来全国14个省149个市县、近万人前来学习参观,成为省内外其他县市的学习典范。

      (本报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