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财政部长赫里斯托斯·斯泰库拉斯日前宣布,希腊已全部还清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后一笔19亿欧元救助贷款,比计划还款日期提前两年。
2010年以来,遭遇严重债务危机的希腊陆续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超过260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自2019年起,希腊开始提前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贷款,此举为希腊共节省了2.3亿欧元的利息支出。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贷评级从BB调整为BB+。同时,国外对希腊的投资在一年之内增加了74.3%。然而,这些“利好”消息却难以掩盖依然处于困境之中的现实,虽然国家10年经济危机的大浪已渐渐平息,但普通希腊人的生活却难见起色。
30岁的格里高利是希腊市中心一家咖啡馆的服务生,他月收入680欧元。“这笔钱不够我一个人的开销,又如何能帮助女朋友支付学费?”格里高利在感叹之余表示,成家的事只能往后推了。
26岁的鲁拉是位不愿向命运低头的倔强女子。她说,全家人竭尽全力支持她读了7年建筑系,现在她已经毕业成为建筑师。她不愿像许多同学那样,随便找个秘书或销售员工作挣钱养家糊口,她要“继续追梦”。尽管负债累累,但她仍不懈努力,经过几个月的投简历、面试和等待,不久前终于在一家建筑师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半日工”,月薪400欧元,加班有补贴。鲁拉说,尽管这份工作不尽如人意,但她已经非常满足了,毕竟是个好的开端,而且工作与所学专业匹配,能够学以致用。
希腊的失业率尽管已从经济危机期间的30%降到现在的12.7%,但仍高居欧盟之首。在失业人口中,青年人和女性的比例最高。据希腊政府统计,在经济危机的10年中,至少有50万希腊人背井离乡去他国讨生活,导致国家人才流失,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了25%。
今年以来,希腊政府认为已经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国家整体形势出现好转,政府也采取了吸引海外希腊人回国就业的措施,但仍有大批35岁以下的希腊人希望出国谋生,因为希腊就业市场的现实是另外一番景象。现在,在希腊许多旅游胜地和商店橱窗上,招工广告的确越来越多,但大多数要的是“半日工”或“小时工”。据希腊工会组织的消息,更糟糕的工作是实习岗位,基本上是白干。
在法国一家餐馆工作的希腊人埃托雷说,他曾在希腊旅游行业工作过,但从来没有签过工作合同,一切都是“暗箱操作”,投诉无门。他每天连轴转工作10至12个小时,到旅游旺季结束结账时,雇主找出各种理由克扣工资。他虽然很想念爱琴海的阳光、沙滩,但还是决定留在法国,因为现在他的工作、休息、缴税、社会保障等一切都有章可循,他感到很踏实。
苏拉在布鲁塞尔一家博物馆工作。她的家乡在希腊北部农村,母亲在家乡做零工,月收入只有一两百欧元。苏拉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在博物馆月收入1500欧元,她告诉本报记者说,“这与希腊相比已经强多了”。苏拉把母亲从希腊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这样可以相互照顾,还可以节约开销”。
希腊目前正经历着高达10%的通货膨胀,也是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国家,呼吁调整工资和控制物价的抗议示威活动此起彼伏。雪上加霜的是,近几个月来,随着俄乌冲突和欧盟对俄采取制裁措施,希腊电费上涨了79%,有的家庭电费甚至超过了月收入。
40多岁的戴斯皮娜是考古学家,有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她月薪1050欧元,而电费已经涨到每月750欧元。尽管希腊政府采取了援助措施,但得到援助需要填写申请表和各类证明。电力公司在催缴电费,政府援助需要等待,这让她生活在巨大压力之中。
手工艺者阿里斯托德利斯的情况更糟,他的作坊电费高达5200欧元。他说,如果政府不伸出援助之手,他就不得不把作坊的三名工人辞退,宣布破产。
为了改善民生,希腊政府也是绞尽脑汁。由于2021年旅游业收入回升,且今年旅游业继续看好,希腊政府不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限制,将最低月工资标准提高了50欧元,达到713欧元,增长了9.7%。不过,这仍难以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一提起希腊,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往往是阳光明媚的爱琴海、“欧洲文明的摇篮”克里特岛、如梦如幻的“度假天堂”圣托里尼岛、随处可见的古希腊神庙和圣殿遗迹,可谓“每块石头都刻着历史,每滴海水都讲着故事”。但希腊经济基础薄弱,尤其是制造业和工业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国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业和航运。脆弱的产业结构难以承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随着外需的减少,希腊的海运和航运业陷入萧条期;同时,希腊的支柱产业旅游业也因游客数量减少而收入急剧下降。
看来,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虽然已经看得见前方的曙光,但要真正翻过10年经济危机这一页,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本报布鲁塞尔6月9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