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6月7日,高考首日。尽管有个别地区因疫情防控影响延迟了高考,全国绝大多数高考生依然在今天走进了他们期待已久的考场,展现自己的才华。
上千万考生,1万多个考点,46万多个考场,这是一场举国关注、牵动亿万人神经的盛大考试。每年夏季的高考,注定都是灼热的、悸动的、精彩的。
毕竟,在当下,高考依然是人们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节点,考个好成绩,拼个好前程,也是所有高考生及家长的共同想法。观察一个社会是否上进、是否努力,高考不失为一个窗口。
疫情防控影响下,最近几年的高考又平添了许多新考验。很多课程需要通过网课,少了往日师长耳提面命、同学切磋琢磨的亲切;因为居家学习,考生需要有更多的自律、自警,需要更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今年的高考生在步入考点、考场时,也面临着诸多新的要求。一个小小的细节是,往年考生落下的可能是准考证,今年则有几起把核酸检测报告落在家里的情况。疫情也是一张考卷,包括考生在内的所有人都需要认真面对并努力答好。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经历过才会感受到不一样的色彩。
防疫秩序下,社会上原有的医疗资源使用、出行规则、生产经营秩序都发生了变化。但为了做好高考保障,各行各业纷纷为高考做出临时性调整,全力为高考生保驾护航。高考首日,各考点很好协调了考试组织与防疫措施落实的关系,全国每个考点由当地卫生疾控部门安排的专业副主考,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封管控考点考生实行的“吃住行考”一体化的办法,也行之有效。
此外,在应对复杂天气、医疗应急、交通出行等方面,各地也有很多很好的办法。如福建高考期间启动防暴雨Ⅳ级应急响应;深圳地铁向考生推出“优先过安检”“绿色通道”“爱心加油站”等措施。即便在普通民众那里,“莫鸣笛”“不吵闹”“不要干扰了高考生”等,也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这实际上体现出整个社会的一种可贵认知,即应给予高考生最大的便利。
这种全社会都来保驾护航的做法,并非某些论者所说的“过度保障”。本质上讲,借助高考这个节点迸发出来的善意,不过是我们这个社会原本就葆有的仁爱之心、为善之心。
平日里波澜不惊,临大事则奔涌而出,人们在高考一事上所释放出的热力和爱,不排除有情感折射、情绪转移等心理活动,也不排除很多措施不过是“备而不用”“有备无患”,但这种覆盖所有高考生的关怀,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信心和底气所在。每年的高考都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社会各界为高考生保驾护航,就是在呵护这个社会的理想和价值。
今年的高考刚刚开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还需要加把劲儿,多操些心,再接再厉,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好这个高考季。在考生而言,要做到“应考尽考”;在政府而言,要做到让每一个高考生都能安心应考。
(作者:龙之朱,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