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7日 星期二

    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讲述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7日 03版)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逐梦故事】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六一”儿童节前后,我又一次走进中小学校,向孩子们介绍朱子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心里扎根发芽。60多岁的我虽然很忙碌,但也很快乐。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朱子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千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作为武夷人,更要有一份责任和担当,尽心尽力把朱子文化发扬光大。

      我积极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接受了“中国朱子学会顾问”“考亭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的聘任。我认真钻研朱子原著和相关书籍,梳理文绪,领会义理,在此基础上撰写了《道在武夷、理行天下》《从文庙到五经博士府》《武夷师道》等10多篇文章。近期,我还准备从诗歌入手,撰写朱子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出版一本《朱子的诗与远方》的集子。我还参加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春天的回响》宣讲,到省上和县市机关、学校、企业做了30多场朱子文化讲座,为朱子文化的普及尽绵薄之力。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年多来,我看到了南平市在弘扬朱子文化方面的可喜变化。市里作出了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的战略部署,以朱子文化为引领,深化拓展“一区五工程”,即打造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做好保护、学术、交流、教化、传播五大工程。

      如今在南平,朱子文化正“用”起来。考亭论坛、朱子祭祀大典、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朱子敬师礼”等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朱子文化相关活动,在闽北大地越来越火热。

      朱子文化正“活”起来。全市140处朱子文化遗址都得到依法保护,一批重点遗存得以物化呈现,朱子社仓、兴贤书院、新紫阳楼等经过改造提升,焕发新的生机;在建的朱文公庙、朱子书院、五经博士府正加快推进;100集《朱子文化》音频节目已在喜马拉雅南平频道展播。

      朱子文化正“新”起来。朱子文化圈粉无数,《大话熹游》卡通朱子IP形象产品发布使用,推出70多集系列动画短片,线上播放量超3.2亿次。新的形式、新的载体正让朱子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高建进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