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从清晨工作到深夜,逐村逐户进行核酸采样,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前段时间,一则医学生“缺课”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据媒体报道,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乡村医生班”学生在线学习率较低,原来在疫情之下,2021年录取的1134名村医中有579人奋战在抗疫一线,有的班甚至九成学生都在抗疫一线。“村医班”集体“逆行”抗疫,共同织就乡村“防疫网”,年轻的身影默默守护着一个个村庄。
“用你们的专业做你们愿意做的事情”“乡村医生更不容易”……骄傲感动之余,我们同样应当看到,医学生在疫情之下挺身而出,到各岗位迅速“补位”,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些地方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较薄弱、人员总体不足等现实短板。现实表明,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如果在平日的储备力量不足,则往往会在疫情这等“突击考试”面前缺乏缓冲余地、一时应对失措。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大事,要想更坚实地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就不能只在关键时刻求援于“医疗游击队”,而是要坚持“因需制宜”,不断健全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常备军”。
要让“常备军”在乡村基层扎根、让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惠及广大农村居民,首先需要各地积极合理增设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疏通乡村医疗的最后一寸“毛细血管”。近日,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10年来,我国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健全,群众就近看病就医更方便。需要看到,随着乡村人口结构中“一老一小”比重增加,常见病、慢性病防治以及儿科、中医、术后康复等需求都相应增加,面对乡村医疗需求日趋多元化,基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提升能够有效促进群众主动、就近、及时寻求治疗,是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客观有利条件。
从县医院到村卫生室,要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从量的突破迎来质的飞跃,专业人才、年轻人才是关键。去年5月,重庆医学博士杨超下乡驻村成为“乡村医生”,以黄溪镇卫生院为“站点”,他不仅提供门诊和免费咨询,还为当地群众联络专家展开义诊、帮病患组织远程会诊。在杨超的坚守下,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实践表明,越深入医疗服务的基层“末梢”,越能及时切中群众寻医问药之急,越需要优秀的医疗“常备军”时刻驻守。许多类似的可喜事例表明,随着新鲜血液积极汇入这些“毛细血管”,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惠及乡村千家万户,润物无声地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完善打下良好基础。
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员队伍近年来不断壮大,是基层医疗“常备军”中的坚实力量。尤其在疫情之下,许多来自医学院校的“准乡村医生”深受责任使命召唤、积极奔赴各村镇一线抗疫,还有不少年轻人才期待毕业后能以大学生村医身份走进家乡的村卫生室、接棒“老一辈”村医守护村民健康,展现出乡村医生队伍在疫情挑战下不断转向年轻化、专业化的积极发展趋势。立足长远思考,在不断织密一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的同时,各地还需在后续吸引、培养、留住年轻医学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方能更好地为“毛细血管”输送新鲜血液、为乡村供给优质医疗资源养分和力量。
(作者:陈之琪,系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