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31日 星期二

    浙江财经大学:

    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 创新数据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段雪辉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31日 16版)

        学生在新华保险实习

      浙江财经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国家需求为先导,以学生成才为内核,以社会满意为目标”的理念,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形成了具有财经特色的“一核二创三层四维”新型数据科学类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党建领校,筑牢立德树人根基,把准学生培养方向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浙江财经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使命,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学校以“党建领校”为统领,以“四个融合”为指引,按照基层党建标准化、党务管理数智化、党建品牌特色化和育人效果优质化的“四化”目标,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走深走实,努力打造学校党建“金名片”。近年来,学校共入选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培育项目6项,其中,入选“标杆院系”2项、“样板支部”4项,立项数位列浙江省属高校第二。

      学校以课程思政为抓手,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和激励,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团队、课程、项目立项50余项,获评省部级课程思政团队、项目10余项,在全校上下形成“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组织专家学者带领学生团队积极开展共同富裕、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咨政研究。近年来,数据科学类师生深入企业、社区、乡村开展田野调查、社区服务、支教帮扶,利用统计学、大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在消费扶贫、抗击疫情、数字文旅、教育公平等方面形成了100余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其中,多篇研究成果获得“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浙江省“民生民意杯”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省一等奖的优异成绩。疫情期间,数据科学类师生完成的《以新基建、新消费弥补疫情对我省2020年GDP增长的冲击》报告获相关部门批示,研究成果《新冠疫情期间“促消费”政策效应评价》获全国研究生统计建模竞赛一等奖。

    坚持交叉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打好学生基础知识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各领域对数据科学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2016年浙江财经大学创立国内首个数据科学学院,获批全国前35所、浙江省内首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积极探索具有财经特色的数据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搭建 “二创”协调一致的保障体系,有效推进复合型数据科学类人才培养。学校瞄准新财经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创设文华学院,开设基于“数据分析+” 的7个交叉融合专业,培育出一批交叉复合的“新财经”专业,如“数智财政”“政府智慧治理”“智能审计”“数智化管理”“数字贸易”“语言数据”“财经新闻复合”等。

      学校主动把握“新文科”发展风向标,绘制多元化数据经济蓝图,力求全面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统计文化月”“让数据说真话”等创新活动及学校财经特色,创建“数据分析+社会需求、专业素养、创新创业、财经特色”的新型育人模式。2021年,复合型数据科学类专业学生录取分数线位列全校前10%。

      学校紧抓数据分析思维培养,构建“层级递进、螺旋上升”人才培养体系,形成 “理论—技能—应用”一体化专业教学范式、“资源—手段—方法”特色化教学方法、“启蒙—训练—实战” 进阶式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为主体的“三层”协作互促的特色化培养方式。以“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1+3”大类培养分流方案,依此构建“数理基础化、技能专业化、应用一体化”为主线的模块化、递进式课程群,强调基础学科的奠基性、不同学科与专业之间的融合性、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性、不同模块的递进性。围绕数据分析技能提升,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建设“经济与大数据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人才培养平台6个,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字经济领域2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成果,拓展教学资源与案例素材并反哺于教学,编写《简明Python教程》《图像数据挖掘》等系列特色教材。

      学校推行在线课程群和案例库建设,开发大数据智慧课堂、可视化分屏教学平台等数字化教学手段,在数据科学类人才培养中,建有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一流课程、7门省一流和在线课程,其中国家一流课程《统计学》在中国大学MOOC 平台开课6期,选课人数累计达12.4万人,近200 所高校共享了该课程。

      学校教师发表教学论文近50篇。李金昌教授的《大数据与统计新思维》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2020年在《中国统计》设立统计思想与教学研究专栏,发表高水平论文36篇。微信公众号 “未一统计”专注于统计思想与数据科学方法等作品推介,是很多高校数据科学类专业教学的指定参考资料。此外,智慧课堂、艺术教学等改革先进典型被多家媒体报道。

    坚持多方协作,实化“四维”协同育人,创新学生培养方式

      在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背景下,浙江财经大学积极构建“校政共建(政府事业单位)、校企共融(数据公司)、校内共培(学科交叉)、校外共助(领域专家)”的“四维”协同育人机制和合力,进一步突出新型数据科学类人才实践能力和实务水平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应用理念,践行进阶式创新能力培养范式设计。大一期间通过名师讲座、企业观摩等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并独创设计“新生科研项目”,引导新生入课题、进项目;大二期间通过基地见习、“百名学子寻访系列”等活动,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专业应用与科创能力;大三之后则通过创新项目、创业实练等形式,实现“人人进项目,个个去参赛”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范式。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奖120余项,获“挑战杯”等省部级学科竞赛奖190余项;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30余项,获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等省级以上立项60余项。150余人次获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近20人次在国家和省级大运会、艺术节等活动中获奖,1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5位学生获省“优秀运动员”称号,高质量就业率达98%以上。

      学校建设的大数据实验室,得到高校同行的赞誉,为数据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样板。依托地方经济与校内外优势资源,加强与杭州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迈拓科技等地方政府及大数据公司的通力合作和“泛行业”业务融通,建立20余家产学研及实践教学基地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等多个教学平台。聘请政府和行业领域专家导师50多名,通过博士进企业、精英进课堂等,开发系列复合型知识的课程与联培项目,拓展财经特色鲜明的数据科学人才培养场景,形成“校政共建、校企共融、校内共培、校外共助”多方协同、交叉融合的育人新平台。

      (段雪辉)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