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董凤安又一次来到这里拍照。斑驳的墙面、残破的门窗、隐约的标语、生锈的火车头……四周静悄悄的,偶尔有一声鸟鸣。
辽宁本溪是董凤安的家乡。作为一名摄影师和“钢二代”,他意识到抢救性记录和保存人类发展历史是摄影人的当务之急,于是便试图用影像保留工业记忆,提升城市文化归属感。近20年来,董凤安专注于工业纪实摄影,为记录本溪这座老工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留下了上万张珍贵的摄影作品。
一年365天,只要天气允许,董凤安就会带着相机出发,行走在本溪钢铁各个厂区,把镜头对准各种生产场景和工业遗存。他悉心掌握工厂中的光影变化,试图抓住最精彩的瞬间。在大场面照片中,工业场景下的雾气、蒸汽和灰尘清晰可见。除此之外,很多早已废弃的机器、厂房,如油画静物般一一呈现,经过岁月沉淀的金属光泽,在时光里被定格。随着当下钢铁企业节能化、智能化发展,钢花四溅、汗流浃背早已成为过去,而董凤安用他记录的光影搭建出一条悠长的时光隧道。
除了场景和物品,董凤安的工业摄影也注意表现一线工人的工作状态、内心世界以及工人之间的关系。他坚持和工人们交朋友,爱拍工人们的非工作场景——班前小憩、围坐着吃饭……如今在本溪市修缮过的工业遗址中,悬挂着一批这样的照片。近年,他还投入大量精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找到本钢的一些历史性人物,留下关于他们的珍贵影像资料。
工业纪实摄影可以为时代留痕,为社会塑像,董凤安相信,这些影像终会有它们闪闪发光的那一天。
(本报记者 刘勇 本报通讯员 张海浪)(本组图片均由董凤安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