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8日 星期六

    志愿者是城市的一道光

    讲述人: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居民波波

    作者:本报记者 章 正 张 蕾 靳 昊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8日 04版)

      今天是志愿者乃瑞义务接送我往返医院的第55天。我们俩未曾真正意义上谋面,但每次相见,隔着口罩都能感受到他真诚的微笑。

      每次结束4小时的血透,接到我发的信息,他都会回复:“好的,我在医院门口等你了!”这段时间,我每周有6天要去医院,其中3天是做血透,3天是做核酸检测。

      此前,我和他并不认识,感谢街道专门安排,让我有幸成为乃瑞的众多受助者之一。乃瑞是一名普通的创业者,疫情期间成为街道物资保障组的主力志愿者,转运抗疫物资、运送核酸样本、接送基层工作人员和就医居民……接送我,只是他众多任务之一。

      在别人眼中,我是一名坚强的“肾斗士”,有着20余年的血透“生涯”。但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经历了尤为艰难的时期,血透成为维持生命的唯一途径。在多方努力下,血透没有停止,就医交通却成了一大难题——疫情期间,公共交通都停滞了。爸妈心疼地说,实在没办法,他们就用轮椅推着我步行去医院。可是,我怎么忍心让年近八旬的老人接送我呢?

      这时,志愿者乃瑞走进了我的生活。他主动提出开车接送我往返医院,让我的就医之路变得通畅起来。

      乃瑞是位守时且有耐心的人。每次预约接送时间,他总会准时地出现在小区或医院门口。有时,我做完血透后身体很难受,只能慢慢地走出医院,他就告诉我:“慢慢来,不着急。”他的细心体贴,抚慰着我惶恐不安的心灵。

      做志愿服务需要有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有一次乃瑞的检测结果晚出了一会儿,他急得不得了,打了好几个电话联系其他志愿者来接送我。事后他告诉我,等待报告结果的那几个小时,内心非常煎熬。“我自己倒不怕什么,反正也打过疫苗。但我真有问题了,你怎么办,其他需要我帮助的人怎么办?”

      那一刻,我的眼角湿润了——特殊时期,总是有人可以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想到这儿,我的心里除了感动,还有敬佩。

      前段时间,我所在楼栋有居民核酸出现异常,我把情况告诉了乃瑞,没想到他听后很坦然:“放心,我不怕的。做好防护,我照样接送你。”他的淡定令我内心很受触动。这份深情厚谊让我相信:无论前路有多艰难,总有人会用炽热的心去传递爱、希望和勇气。

      记得有一周,我的3次血透都被安排在夜间,差不多凌晨1点才能结束,这就意味着他得披星戴月地接送我。他听出了我不安的语气,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没事的,我平时也差不多这个点才休息。”可我知道,志愿者工作一般晚上11点结束,他这是用善意的谎言来宽慰我。

      凌晨的上海,气温微凉,幸好有乃瑞一路陪伴我。无意间聊天得知,那段时间他忙于志愿服务,开车跑了5千多公里。再追问下去,他就会说:“没什么的,做点小事。”这位谦逊的80后,用自己闪闪发光的人格魅力,把我的心照得亮堂、暖和起来。

      每次提到乃瑞,妈妈总是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这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发自内心最真诚的评价。

      志愿者是城市的一道光。因为有了光,爱与希望得以在这座城市循环传递。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想为上海抗疫出一份力,所以我讲出志愿者乃瑞的故事,通过传递这满满的正能量,致敬每一位默默守“沪”的凡人——你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寒冬中最暖的火。

      这两天,在去医院途中,我看到公交车、行人和其他社会车辆越来越多。真好!如常的上海正在逐渐回归。我期待着与乃瑞有一次真正的“见面”,希望能够早日看到他真实而“完整”的笑容。

      (本报上海5月27日电 记者章正、张蕾、靳昊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