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4日 星期二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坚持“两创”方针 培育时代新人

    作者:郑晓云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4日 10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

      多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立足学生成长需求,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创新载体,以思政教学改革为契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政教育,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形成强大育人“合力”。

    突出特色,解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密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柱。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以此创建具有独特品质和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基础。学校要切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办学理念,开创乐行教育

      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自1965年扎根齐鲁大地,学校因地制宜,将中国儒家文化的“乐学”思想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哲理相结合,开创了“乐行教育”治学体系。

      “乐”是“仁德”的升华,是兴趣的提升和志趣的凝炼,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的人是“乐”的最高境界;“行”是实践与笃行,笃行是实践的高阶表现,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明确目标和坚定意志的人,才能“行”得更远。“乐”与“行”的结合,是教与学和谐统一的至高境界,乐行教育就是要培养“热爱生活,乐学笃行”的人。

      通过乐行教育构建面向儿童未来发展的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对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追寻中,学校确立了乐行教育的根本与方向,即乐行教育哲学——“实现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快乐至善,实践求真,人生尚美”的乐行价值观;“让儿童热爱生活、乐学笃行”的乐行儿童观;“生活就要学习,学习就要热爱,以行统知,思行融合,追求创新,改善世界”的乐行课程观;“以乐导行,以疑促思,以辨明理,以行达人”的乐行教学观;“秉持实验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审辩思维,创新乐学课堂,发现儿童天赋,创造生活快乐,用乐行追逐梦想,以热爱拥抱未来”的乐行发展观。

      以乐行文化立校,用乐行哲学育人。经过十三年的文化建设,乐行教育在解码、凝炼、固化的过程中,凝聚成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行动准则和发展愿景。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构建主题课程群

      学校深挖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教育内涵,与思政教育融合形成和谐一致的育人价值体系,构建多元立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群,向学生渗透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培养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经典研习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群的根本课程。学校开发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经典学材,如先秦儒家经典、唐诗宋词精选、明清蒙学经典等,引导学生体悟人生之道,涵养道德正气。通过每周一节的经典研习课程,运用“诵—悟—行”师生研习策略进行一体化推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向深处扎根、向内涵发展。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培养乐行君子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和展示自我个性的活动中发现兴趣、展现天赋、丰盈精神、收获成长。开笔礼上,一年级新生在文庙着汉服行拜师礼、诵中华美文;曲阜研学,乐行君子敬拜至圣先师,追慕古圣先贤;华服节上,全校师生着汉服,赞古礼。每学年举办的经典诵读大赛,师生把经典诵读与戏剧、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多角度演绎经典魅力。学生在活动中深植经典之根,传承文化之魂,做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此外,学校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实践活动,打造“用声音传经典”德育品牌,以“诗、歌、戏、剧”等艺术传播形式为载体,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吟诗、放歌、赏戏、品剧”的美好生活中,成长为“热爱生活 乐学笃行”的少年君子。

    靶向明确,架构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顶层设计

      思政课程的育人理念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内在关联。在思政课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担当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思政教学团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了深度研究与解读,概括提炼出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思政教材中的主要框架,将其归类为“传统节庆与民俗文化”“传统工艺文化”“传统智慧与美德”三部分。

      学校采取分段分级的方式,给每个年级的学生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将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地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和可持续性。低年级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从民间故事中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与美德;中年级段在传统节日中了解传统节庆与民俗文化;高年级段通过艺术作品赏析传承传统工艺文化。

    “两创”引领,打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思政课堂的实践路径

      学校一直以来深耕思政教学改革,不断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点,围绕“乐思行”教学策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形成思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的育人合力。

      承典养德,滋润快乐童年

      在思政课堂上,鼓励教师巧用经典,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深邃内涵,将经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思政教学的育人目标相结合,以期发挥最佳效能。教师引经据典,带领学生从古代畅想到未来,从传统经典出发延伸到美好梦想的展望。整堂课热烈、温暖又催人奋进,这正是传统文化带给师生的独特魅力和美好体验。

      中华经典名言蕴涵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是思想政治教材的有益补充。对名言的解读也是对历史的再认识,以及对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教师将经典名言引入思政课堂,运用阅读、阐释、讨论等,感染、启发学生,使学生通过领会经典中的古人智慧,启蒙哲学思维,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时,关于“气节”这一人格修养,小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这一词语的深刻内涵,这时教师选用《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经典名言,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补充人物背景、解读名言含义,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气节”就是洁身自好、意志坚定、不畏强权。如此一来,“气节”就不再只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词语,而是立体的、丰满的个人修养。

      思政课堂上,理解经典文学作品并不是教学重点,重点是教师要将经典背后承载的道德思想当作教学资源,与教材相关内容加强联系,让中华经典真正根植于学生心灵,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思辨慧悟,培养审辩思维

      思辨作为学校思政改革创新的亮点,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教师构建审辩式思维课堂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不竭动力。审辩式思维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之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种治学方法指明了学习精进的阶梯:从浓厚的兴趣开始,到广泛学习,经过询问质疑、深思慎取、明辨真伪,最后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这正是乐思行教学策略的内涵所在。

      在思政课堂上,教师以课堂改革为立足点、以思维发展为创新点、以实践活动为支撑点,围绕学生生活体验和道德实践开展审辩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乐学”“思辨”“实践”三个行动路径合为一体,构建“乐思行”教学策略,打造思政课堂新样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一课时,思政团队组织学生开展了多维度、广视角、跨学科的思维发展式项目化学习——围绕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医内容,让学生从“中医名家故事、寻找身边的中草药、日常保健话中医、中医西医大比较”四个方向开展研究,并举办“中西医疗法哪个好”的线上主题辩论赛,提升学生审辩式思维品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科学传统。

      立品导行,擦亮人生底色

      传统美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思政课程的育人核心内容。学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当下沿袭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围绕自我肯定、求同存异、修身养性、美德为先对课程进行重构。围绕教材内容,在遵循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有机渗透。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奋勇抗争的英雄主义气概,学校把课堂教学搬上舞台,带领师生共同创作、表演了京剧情景剧《红岩》选段。从阅读红岩故事,到一次次精心排练,再到汇报演出,学生不仅被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还爱上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用经典讲故事,以文化传美德,创新的教学模式既弘扬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激发了他们传承经典文化和艺术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此外,学校还借助济南市教育局开发的100个协同育人社会实践基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育人点,开展“红色研学”“红领巾寻访”“行走的思政课”等品牌活动,带领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精髓,接受爱党爱国教育。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时代磨砺,流传下来的珍贵精神财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的正确路径。深入探索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让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在其浸润下健康成长;外化于行,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践行者和弘扬者,这是立德树人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郑晓云)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