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方家庄镇北马营村北靠蓟运河,西临九园公路,有384户人家、1073人。村里种植西红柿已近20年。跟着驻村干部张刚,走进绿野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只见一米多高的吊绳上硕果累累,但个头并不大。摘一个,蹭下土,一口下去,沙瓤,酸甜,汁水顺着嘴角淌,这是有“童年味道”的西红柿!
西红柿口感为什么变了
记忆中的西红柿,沙瓤、多汁,酸甜可口。后来,西红柿虽然看上去颜色鲜艳、个头较大,可是吃进嘴里,水叽叽的,只能炒鸡蛋。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蔬菜栽培专家李海燕是宝坻区技术帮扶一组专家组长,负责宝坻区11个乡镇102个困难村的技术帮扶。“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种植的西红柿以农户自留种为主,就是我们吃的“童年味道”西红柿。后来,农家品种的西红柿因为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差、不耐储运、货架期短,在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的模式下逐渐被淘汰。为提高经济效益,农户更愿意种植果肉硬挺、果皮厚实的高产番茄品种。”她介绍。
除了品种区别,为了便于运输,西红柿要提前采摘是降低口感的另一原因。李海燕说:“小时候只吃家门口的菜,早上地里摘的菜中午就上饭桌了。现在从蔬菜基地运到城市就得三四天。因为物流发达,我们能吃到各地的蔬菜,但出于储存考虑,番茄的口味又受到影响。”李海燕说。
李海燕介绍,一段时间,西红柿的种植者在品种选择过程中更看重的是产量、外形美观、耐运输和存储能力,口感好坏则被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在选育更高产、更抗病、更耐运输、外观更漂亮的番茄新品种过程中,部分品质基因的丢失使得番茄口感有所下降。“‘童年味道’的西红柿含糖量在5度左右,但后来的大棚西红柿,产量高、抗病虫害,但糖度只有4度甚至以下了。”
新品种好吃又增收
“这个大棚栽种的全是京采6号西红柿,皮薄、汁多、瓤沙,酸甜可口、风味儿足,一口酸、二口甜、三口忆童年,非常受欢迎。”在大棚外面,种植户陈立春和爱人正忙着把采收来的西红柿过秤装箱,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原来,张刚带着记者吃的西红柿的品种叫京采六号。京采六号的含糖量高达12%,这个品种就是李海燕等技术人员推广给农户的口感番茄新品种,李海燕为农户作了栽培技术的全程指导。
据了解,天津的经济以工商业为主,农业占比较小。据统计,天津2021年底蔬菜播种面积为4.87万公顷。其中设施占地面积1.67万公顷。李海燕介绍:“天津蔬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突出,一是天津因区位沿海,设施建设不能下挖,导致保温性能不好,冬春高菜价期间,蔬菜不能提前上市,种植收益受限;二是土壤盐碱,不利于蔬菜生长;三是农民兼业性较强务工机会较多,蔬菜生产人工成本较高。这些因素都造成天津本地的蔬菜生产种植效益呈现不稳的趋势。近7年来,经广泛调研,多方走访,天津蔬菜产业确定了发展口感型之路,京采六号就是口感西红柿的一种。”
种植西红柿与地理因素直接相关,北马营村土壤为沙土,地下水为奥陶系矿泉水,再加上合作社的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造就了这里的西红柿酸甜可口。
好吃的西红柿有了,销路在哪呢?
“下载天津联通App,首页点击‘饭票’……”张刚拿着手机向记者介绍。这里的西红柿,除了吸引游客采摘,还能通过电商卖。张刚来自于天津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这已经是他驻村第七年,他带着新来驻村的两个新同事,同北马营村村干部一起,帮助合作社通过短视频等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大幅度提升了北马营西红柿品牌的知名度。在巩固原有线下零售批发销售渠道的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开展直播带货,进一步增加销量。
原来,北马营村的西红柿送到批发市场,每斤2到3元,现在的京采6号在网上销售每斤15元,村民们每个大棚的年收入从2万元增加到6万元,北马营西红柿逐渐打响了名气。
今年由于天气原因,西红柿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是销售额未降反升。绿野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立春说:“除了京采6号,北马营村还引进了普罗旺斯、绿宝石、红太阳等优质水果西红柿品种,利用高效的水肥管理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村民们种出了产量稳定、利润可观、品质优良、口感美味、安全标准高的水果西红柿。北马营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本报记者 刘 茜 陈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