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微风拂过山间,不冷不热,正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早上8点,戴好头灯、面罩、手套、口罩,提起统一配发的工具箱,赵斌“噔噔噔”爬上了近6米高的脚手架。他几乎把脸贴在佛像上:“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佛像的裂隙、起翘和空鼓。”
“年代久了,石窟可不像看上去那样光鲜。有一次,窟顶一块石头突然掉落,险些砸到游客。”赵斌像说起稔熟的老友,“每年从春夏直到10月末,我们都会对石窟进行日常保养。”他是石窟的保养季节工,家就在云冈镇云冈村。
仰着头,赵斌一下下捏着手里的洗耳球,为断裂处除尘:“你看,这断裂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断裂口有大也有小,不同的情况所使用的灌浆材料不同。”他边说边干,毛刷子、喷水壶、注射器等器具在手里切换自如,像一名正在手术的外科医生。
慢慢地,石窟顶端的一处裂缝被填补光洁。“这材料可有科技含量呢。填到缝隙中,不但能随形就势把缝隙填满,还无毒无害。若干年后如果脱落,也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伤害。”
“以前,对石窟的保护重在外部环境,防山体渗水,防表面风化。如今,随着对材料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开始对文物本体着手保护了。”赵斌额角满是汗珠,“我伴着石窟长大。希望经过保养修护,让一代代的孩子们都能感受到石窟的魅力。”
(本报通讯员 武 笑 本报记者 杨 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