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7日 星期二

    福建建筑学校厝读课堂: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建筑新人才

    作者:周艳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7日 08版)

      福建建筑学校原名福建建材工业学校,创办于1979年,原隶属福建省建材工业总公司,2000年12月划转省教育厅管理,2013年12月经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福建建筑学校。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建筑建材专业为特色,商贸、信息协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本着“尚德善能,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以建设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具有建筑建材特色的省内前列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为办学定位,为建筑建材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输送数万名毕业生,被誉为福建建筑建材行业的“黄埔军校”。

      学校于2004年被教育部、建设部确认为“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8年被确认为“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基地”“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首批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海峡西岸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学校”“福建省第一届文明校园”“福建省第二届文明校园”“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2014-2016年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先进单位”“福建省4A平安校园”“福建省平安先行学校”“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直机关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21年6月,学校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文化引领,多元协同,合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开展以筑“德”、筑“匠”、筑“馨”为核心的特色“筑”文化活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学校积极构建具有建筑特色的“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四位一体校园文化体系,引导学生在隐性课题环境中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文化熏陶。同时,充分挖掘和彰显学生宿舍和班级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提升文明素养。通过组织学生到行业企业见习、教习、实习等系列文化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认同,竭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与企业联合,倾力打造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中职建筑专业群实训基地(已成为教育部、建设部全国建筑行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共建共享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深化教学改革,实施1+X证书制度,针对性解决学生对古厝文化认知不足、感知不深、悟知不透、行知不实的问题。

     

    课岗融通,教学革命,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通过课程思政,筑牢学生文化自信。将古厝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各门课程教学,通过课堂改革,变知识技能传授的传统课堂为既注重知识技能传授更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综合性课堂,培养学生对古厝文化价值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从而深悟古厝文化的历史人文价值,建构学生尊重、保护、合理利用古厝历史文脉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学生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核心素养。学校通过实施“大国工匠进校园”行动计划助力学生匠心养成。学校先后聘请20余位建筑设计大师、古厝非遗传承人、劳模、杰出校友等为客座教授,举办讲座30余场次,畅谈匠心、传授匠艺。聘请15位建筑设计与施工和古厝修缮保护大师负责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工匠大师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家国情怀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

     

    分层递进,塑型铸魂,切实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学校将关键能力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合作能力”“认知能力”“双创能力”培养模型,分层递进实施关键能力培养。一年级重在“塑型”,注重学生遵纪守法、职业意识、集体观念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对古厝文化价值的感知能力。二年级重在“塑魂”,侧重自信自强、心理健康、职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对于古厝文化价值的悟知能力。三年级重在“塑才”,突出职业理想、工匠精神、创新创业、就业成才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对古厝文化历史价值的行知能力。学校通过整合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搭建“双创”师资库、课程模块和金马兰创业实训远程平台、实训系统、创业模拟建筑系统及“三坊七巷”文化创客基地等创客平台,深度打造移动服务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基地建设、创业实践服务等,打造校内外众创空间和文化氛围,为建筑工匠人才培育奠定技术技能基础。 (周艳)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