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7日 星期二

    重症病房里的生死竞速

    作者:本报前方报道组 记者 靳昊、张蕾、章正、任鹏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7日 04版)

      一位戴着呼吸机的86岁老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此刻,站在床边的年轻护士龙露,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监护仪上不断跳动的数字……突然,龙露发现患者多项生命指标开始下降:心率55次/分,有创血压70/45,指脉氧监测不到。“情况不妙!”龙露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喊道:“快推抢救车,快通知医生9床需要抢救!”此时,老人的心率已经下降到45次/分,心脏可能会骤停!临床护理组长龙检第一个冲了上来。“有创动脉血压已经测不到,立即开始抢救!”说话间,他已开始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5分钟后,高强度的胸外按压让穿着防护服的龙检大汗淋漓,面屏上的雾气令视野变得模糊——再换一个人!经过20分钟的交替按压,老人的心跳才回来。看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了呼吸机参数,正当大家准备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时,不料老人的心率和血压又开始下降,心脏再次即将停止跳动。

      “肾上腺素1毫克静推,继续按压!”新一轮抢救开始了……经过同死神的反复争夺,老人的生命终于被抢了回来,在场的医护人员长舒了一口气。

      这场生死竞速,发生在上海市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内。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成为黄浦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收治了大量重症患者。4月21日,该院迎来一批拥有丰富重症治疗护理经验的“特种兵”——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湘雅三医院的62名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员。

      “当时,上海疫情感染人数正处在高峰期,院里开放了400多张床位,其中一半患者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大部分人带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危重症救治压力很大,启用ICU刻不容缓。”援沪医疗队医疗救治组组长、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回忆。

      为了让8张ICU床位最大限度地运转起来,医疗救治组决定采取“关口前移”策略:医生走出ICU到普通病区巡诊,通过评估打分找出潜在高危患者,对重症苗头早发现、早干预。同时,针对ICU床位资源有限的问题,医疗救治组改造了一个介于重症病房和普通病房之间的“亚ICU”——高级监护病房,集中专家和资源精准施治。

      “我们这里的ICU床位周转率非常高。”医疗救治组副组长、湘雅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纯介绍,患者进来之前要先评估病情,达到ICU标准再收治。病情好转后,如果不能回到普通病房或不能出院,就转到高级监护病房,以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最重要的是定点医院重症诊疗体系的建立。”张丽娜认为,医疗救治组同卢湾分院一同探索的这种重症延伸工作方式,正好适合ICU资源相对有限的医院,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此次瑞金医院卢湾分院ICU收治的老年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101岁的老奶奶。老人在家不慎摔了一跤造成脑出血,后又感染上新冠病毒,曾一度昏迷不醒。进入ICU后,医护人员一方面对老人的脑出血进行治疗,一方面做好护理,几天后老人的病情慢慢稳定下来,转到了普通病房。

      “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会付出百倍努力,尊重和照护每一个生命。”在张丽娜看来,有的老年人身体状态本来不错,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从而往重症方向演变。“治疗危重症老年患者就像‘走钢丝’,用药多少、补液快慢都必须十分小心——尤其是护理过程中的俯卧位翻身,要充分考虑患者身上的各种导管,常常是四五名医护人员配合半个多小时才能完成。”

      目前,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的新冠肺炎诊疗体系运行日臻成熟,20多名高龄重症患者已转出ICU,住院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但是,大家的弦一直绷得很紧。”刘纯表示,当前大上海保卫战尚未取得完全胜利,考虑到老年患者合并各种基础疾病较多,突发问题也较多,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病情变化进而危及生命,因此“目前还远远没到放松的时候”。

      (本报上海5月16日电 本报前方报道组 记者靳昊、张蕾、章正、任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