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度严峻的疫情形势,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外籍医生,他们义无反顾地披上“战袍”,与中国同行并肩作战,冲在抗疫第一线。他们说,上海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之所以愿意默默守“沪”,是因为真诚爱“沪”。
咽拭、保留样本、密封……小野火美子的动作一气呵成。排队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小区居民不会想到,眼前这位熟练的采样“大白”,是来自上海浦南医院的一名日本籍医生。在小野火美子娴熟动作的背后,是每天1000多人次的采样量,她一共参加过9次任务。每次听到居民们善意的道谢,尽管戴着口罩和面屏,她仍会报以浅浅的微笑。
小野火美子算了算,自己从医院的国际医疗部抽调到抗疫一线,已经两个半月了。“采样工作很累,但时常会听到温暖的问候,每当这时我就又有了力量。”她说。
本轮疫情发生后,听说在招募“大白”,小野火美子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我是中国本土培养的外籍医生,本科学习中医,一直在浦南医院工作,已经在上海居住了20年,对这里感情深厚。”她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亲人照顾,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抗疫一线。
这段时间,令她感动的事有很多。“我到一个小区做核酸采样时,居民送来自己做的点心,看着与日式点心很像。那一刻,我想到了千里之外的亲友。于是,我拍了照片,把这份温暖与他们一起分享。”
小野火美子说,自己尽一份力,让这座城市能早日回归日常,也希望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能早日消散。
麻利地穿上防护服,套上蓝色手术衣……此刻,小野火美子的同事——日籍医生寺崎真已经为采样工作做好了准备。“出发前,医院领导曾站在门诊大厅告诉我们:大家做的是保护人民健康的事业。听到这句话,我很震撼也很感动!”寺崎真说。
头一回坐上三轮车,穿梭在社区,如此“接地气”的方式令寺崎真倍感新鲜,“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这段日子里,他和同事不仅跑遍了附近的社区、工地和企业,还会到密接居民家入户采样。常常清早出门,夜晚到家——最晚的一次,他凌晨两点才回到医院。
寺崎真是一名70后中医执业医师,每次出诊时都非常细致。现在,他又多了一个新习惯——遇到老年人和小孩子,他采样时会格外轻柔,并不断提醒自己:再忙也要保持耐心。
参加了15次核酸采样任务,寺崎真接触到了许多居委会和物业的工作人员,还有志愿者和各地医护同行。“面对疫情,大家都在奉献,很团结。”寺崎真说,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
从3月12日起,来自韩国的上海浦南医院国际医疗部医生朴永镇参加了15次核酸采样任务,与同事们配合,为近万人次采集了核酸。“有时很忙,只能在车上吃几口饭,又要到下一个采样点了。不过,身为一名医生和‘中国女婿’,我有责任把工作做到最好。”朴永镇说。
每次工作结束后,乐观开朗的朴永镇都会热情地拉着“战友”合影。“其实,我有腰椎间盘突出,经常会腰痛脚麻,前几天起床后发现腰都不能弯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请假,而是准时与同事们一起集合出发。采样时,刚爬了几层楼,他就满头大汗,疼得快走不动了,但又怕影响工作进度,于是咬紧牙关继续干。有中国同事了解情况后,从家里拿来腰托给他;有人让他抓紧时间休息,主动帮他领物资;还有人发挥中医特长,为他针灸治疗……“这些,都让我特别感动!”朴永镇说。
“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上海一定能渡过难关!”朴永镇坚定而乐观地说。
(本报上海5月14日电 本报前方报道组 记者章正、张蕾、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