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评介】
近些年,“碎片化”“边缘化”等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有所显现。与这一倾向截然相反,翁有为教授则选择重大课题为突破口,探讨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军阀演进、省制变革和现代国家建构,这一近代中国史亟须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其研究成果《近代中国之变轴——军阀话语建构、省制变革与国家》,读后使人耳目一新。作者指出,近代中国要“实现国家的常态建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必须打倒军阀”,而“由于军阀现象是以省区势力为依托而形成的,就使得要消除军阀现象,就必须实现省制位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回归”。就此而论,“消除军阀现象与现实省制位序的现代性回归,之于近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犹如近代历史转折中的轴变那样重要和关键”。作者以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所呈现的“国家中心力量”为总摄,以此系统考察清末民初军阀现象出现、省制变革及危机局势下国家制度进入持续全面新建构的历史,全书纲举目张、条分缕析,选题意义重大、问题意识明确。
“碎片化”和“边缘化”之弊往往还表现为其研究成果资料堆积、案例孤立,既无外延又无内在深刻逻辑关系。该书完全有别于此,采取专题式研究,布局独特,根据研究主题需要只设三章,各自根据历史及其逻辑深入发掘,细致透彻。如关于军阀话语建构一章,分为“军阀现象话语之建构”“军阀成因之话语”“军阀特性之话语”等节,各节之间为层层深入逻辑关系,由考察“军阀现象”继而探讨其“成因”及“特点”后,转至中国共产党与各方共同解决军阀问题终至形成中共打倒“封建军阀”及“反封建”理论之建构的演进轨迹及其逻辑展开。这样,问题层层推进,分析力度步步加深,不仅层层递进,而且文气贯通,意涵更为深广严密。如由军阀问题研究必然导致对“清末民国省区制度之变革与社会之演进”的探讨,从清末民初省制失序的追问,必延至对南京国民政府重建省制秩序中是非纷争历史之追究,并进而对中共省制建构在新的演进阶梯回归的历史与逻辑进行探讨;由前两章,必至对现代国家建构展开研究,如此层层展开与深化,近代社会转型波浪式“前进”的历史脉络、新陈代谢依次展开的生动画卷、革命性与现代性渐成双重历史主场的面貌得以揭示。该书之所以有此成效,主要是基于史料扎实,不仅利用了大陆出版及未刊大量相关档案汇编、文件集、个人文集、日记、年谱、回忆录、报纸杂志等史料,还利用了台湾地区和国外出版及未刊年谱、日记、文集及当时英文报刊等史料,史料用力之勤,考究之深,让人折服。
与“碎片化”和“边缘化”那种急功近利和无病呻吟现象针锋相对,该书坚持科学求实态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勇于提出真见。如关于近代历史上军阀问题,作者既不囿于以往既定模式,也不同意以翻案写法片面抬高军阀之习,而是在运用那个时代各方大量材料实证基础上,根据时人对军阀批判否定性话语,指出“打倒军阀”和对其否定性认识是一种历史意见,今人无法否认;同时也认为军阀并非铁板一块,一些人在某个时期做了好事或人品有可圈可点处,应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又如,对于“南京政府黄金十年”说,作者根据大量可信史实与严密论证,指出所谓新说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历史学家不应虚矫媚俗,等等。这些研究,也是力驳历史虚无主义的可贵正音。在守正研究中,作者尤注重拓题开新,如关于中国共产党由提出“封建军阀”到“封建地主”与其“反封建”理论发展之关系的探讨,关于从清末省制变革到中共革命省制建构的研究,关于梁启超反专制体制的研究等,都具有开辟和拓展新领域的价值。同时,作者还注意研究方法的创新,如提出“制度·思想·人物·社会”的系统研究视角,在关于军阀话语建构研究中将概念史、思想史和制度研究相结合,如从民国时期农村与农民生存状态角度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治理问题等,收到很好研究效果。作者还提出了“省制位序”“省制失序”“省制变革”“国家中心力量”等概念,并将“国家中心力量”命题作为全书核心问题意识贯穿全书分析之中,这种分析使得该书新见迭出。可以说,该书成一家之言,是作者最新代表性精品力作,是国内学界在该研究领域颇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
作为一部学术作品,该书亦有可商榷和不足之处,如在章节布局上,如采用上中下三编(节则为章)结构而取代目前三章结构,可能更符合时下编排常规。此外,该书省制变革与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我们也寄望于作者新作品的问世。
(作者:蒋建农,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