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安徽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珍藏的这几张已经泛黄的纸张,是70多年前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为了筹措军粮等物品给当地群众出具的借据。从模糊的字迹中仍可依稀辨认出当年所借物品既有大米、稻谷,也有棉衣、鞋子等物资。这些经历战争烽火的借据,折射了人民军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光荣传统,见证了大别山人民轰轰烈烈的拥军支前运动,阐释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革命真谛。
1947年6月30日,遵照中共中央制定的“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军大别山。8月27日,刘邓大军胜利完成了千里挺进任务,随即在大别山地区实施战略展开。由于实行无后方作战,刘邓大军不仅面临着敌军重兵围困,而且时时受到饥饿、疲劳、疾病的困扰。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气候寒冷潮湿,部队常常在山野林莽中露宿,在雨水泥泞里行军,加之水土不服,疟疾流行,非战斗减员严重。邓小平在1948年4月25日的报告中称:“大别山的几个纵队是有削弱,减员约百分之十五。”
在如此残酷恶劣的环境下,刘邓大军能够坚持大别山斗争,并得以生存和发展,须臾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早在千里挺进大别山时,刘邓大军就“约法三章”:以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来到大别山后,刘邓大军立即广泛开展群众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建立民主政权;同时积极维护群众利益,强调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更加严格地执行群众纪律,规定凡是征集的物资都要照价付钱或出具借据。刘邓大军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人民群众踊跃献粮捐款,参军参战,掀起拥军支前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仅金寨县铁冲乡高畈村就给驻双河一带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教导团捐献大米7007斤、稻谷1512斤、木柴2490斤、棉衣16件、鞋子49双。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刘邓大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取了克服艰难险阻、夺得伟大胜利的力量源泉,粉碎了敌人对大别山区的全面围攻,迅速地开辟了广大的新解放区,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作者:李 涛、胡遵远;分别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