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讲述】
在空间站组装建造准备工作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航天青年的回信,我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从踏进航天大门的那一刻起,我便立志以青春之我报效航天、报效祖国。航天领域的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每次重大任务的实施都是全新的挑战。从空间站机械臂项目的最初论证,到后来担任控制系统负责人、参与在轨任务飞控,一路的“摸爬滚打”推动着我快速成长。目前,核心舱机械臂已经完美地完成了舱表爬行巡检、辅助航天员四次出舱作业、转位货运飞船试验等重大任务。
为了确保空间站飞控任务万无一失,我春节即投入工作,连续奋战,核对注入指令上千条,对关键飞行程序数易其稿,与团队一起圆满完成了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看着机械臂在轨成功运作,仿佛看到自己的手臂伸向太空,托举起心里火热的航天梦。
空间机器人在航天领域的工程应用算是“新鲜事”。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跨度大等困难,我和团队积极制定空间机器人设计规范、仿真分析指南、设计参数数据库等,大大提高了研制效率。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挑战,大家总是迎难而上、集智攻关。正是依靠这样的团队,几年时间里,空间机器人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团队也获得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等省部级平台的批复建设,获得研发项目和专利数十项。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青年默默奉献、拼搏进取。我会自觉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航天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蕾、崔兴毅、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