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同奋进】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辽阔、岸线漫长、岛屿众多、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增加海洋生态产品供给,夯实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是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任务,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生态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强调“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认识高度、改革力度、实践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等深入实施,海洋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局部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举例来看,近年来,山东省加快海洋生态修复治理,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黄河三角洲是国际重要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间停歇地,这里每年迁徙经过的候鸟超过600万只。为此,山东投入近两亿元,实施退养还滩还湿等生态修复工程,在潮间带建设牡蛎生态礁、种植3万多亩盐地碱蓬等植被。通过系统治理,黄河三角洲“红地毯”景观面积得到迅速恢复。同时,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实施了生态补水、鸟类保护等工程,使得保护区内观测鸟类种类大幅增加,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基于自然恢复的牡蛎礁修复等生态修复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向世界推荐。
(本报记者杨舒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