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4日 星期三

    广播剧《信念树》:

    青松驻忠魂 信仰坚如山

    作者:刘 津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4日 07版)

      近日,由江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创作的四集广播剧《信念树》用小故事讲述大情怀,生动再现了江西瑞金华屋村村民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一个苦难深重的小山村建设成为富裕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鲜活场景,体现出青松驻忠魂、信仰坚如山的深远意义。

      《信念树》讲的是当年华屋村青年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信念,为了家人过上好日子,甘愿舍妻别子,迈上漫漫前行路的故事。他们在即将远离故土时相约种下信念树,坚信跟着共产党走,幸福生活一定会来到。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信念树》紧扣历史发展线索,是用大时代里的小场景,在讲述历史细节中传递温度、激励担当,是一次红色主题创作的有益尝试。

      整部剧是以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为大背景进行创作。全剧虽然只有四集,但展示了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从土地革命到新时代,时间跨度近百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铸就百年辉煌。从南湖红船到东方红色巨轮,从长征到新长征,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步伐不可阻挡。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个大背景为全剧主题立意奠定了厚实基础。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革命先辈先烈的奉献让红色成为江西最鲜明的底色。《信念树》生动再现了中央红军长征前夕,苏区人民、红军战士依然信念如磐石,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几十年过去,小小的青松长成参天的大树,朴素的信念汇聚成崇高的信仰。今日的华屋由昔日的贫困村变作富裕村,“华屋之变”成为“中国之变”的一个缩影。全剧用大历史观的视野诠释了华屋人的信仰与坚持,他们激越铿锵的步伐,是信仰的感召、真理的力量,更是对党的无限忠诚。从具体的表达方式来看,《信念树》较好地把握了红色基因传承与温暖亲情传递二者的关系,让红色主题创作既有精准的立意,又有温柔的触角,是一部接地气的红色作品。

      全剧以志愿军退伍军人华崇山为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他是华钦才和梅娘的儿子,是华屋村村支书华红军的父亲。华钦才当红军闹革命,华崇山当志愿军抗美援朝,华红军参军保家卫国,一个革命家庭三代参军体现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华屋村的村民同样信仰坚定,从革命战争年代投身革命留下铮铮誓言到改革开放投身家乡建设讲出质朴话语,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华屋人和全体革命老区人民一样始终锚定既定奋斗目标,不仅彻底脱贫,而且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让老区红汇入鲜亮的中国红。

      《信念树》用一种平和的方式来讲述英雄的故事,让英雄与百姓、家庭相结合,是因为在伟大事业推进中,每个奋斗者、每个奉献者都是英雄。剧中讲述华钦才长征后,妻子梅娘把对丈夫的爱化作终生的等待,用丈夫的爱意化作对孩子的温情,用丈夫的担当激励孩子的成长,她让孩子正身子、强信念,让家人不忘本、向未来,把家庭家风建设好,成为英雄背后的英雄。纵观全剧表达出一个观点,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重要历史经验。

      整部剧突显了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交融互进的主流价值,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了中华文化生命力。剧中梅娘多次讲道,“人就是树,树就是人”。这里的青松就不仅是松树的本身,更可以看成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义,表达的是家庭的教育、家风的传承。剧中许多的细节都深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印,他们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体现着“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的积极尝试。

      广播剧《信念树》在电波的传送中让人们走进历史的光辉岁月里,触摸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让人们在拥抱美好的现实生活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为民初心和不懈奋斗,进而激扬斗志、踔厉前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作者:刘 津,系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