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2日 星期五

    奏响担当与奋进的青春之歌

    ——聚焦《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作者:本报记者 俞海萍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2日 03版)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国新办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

      白皮书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事业的发展成就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向全世界青年发出倡议,呼吁全球青年共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力量。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从成长环境看,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充分的发展条件、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正迎来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发布会上表示。

      白皮书显示,互联网深刻塑造了青年,青年也深刻影响了互联网。2020年年底,中国6岁至18岁未成年人网民达1.8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城乡普及率差距从2018年的5.4个百分点缩小至0.3个百分点,互联网已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

      国家好,青年才会好。新时代中国青年获得更优越的发展机遇,实现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宽阔。

      白皮书显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教育机会更加均等。2021年,中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界第一。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发展渠道更加畅通。白皮书显示,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背景下,中国青年逐渐由单向的“孔雀东南飞”转变为多向的“自由随心飞”。2020年,外出农民工总数近1.7亿,其中多数为青年;青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1%,比十年前增加15.3个百分点,更多青年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

    不惧风雨,堪当时代重任

      危难之中显精神,关键时刻见真章。据白皮书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重大贡献。截至2021年,47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扶贫),数百万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助力。

      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的激励推动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贺军科介绍,“西部计划”已连续开展18年,派了40多万名年轻人到边远地区、贫困地方去支教;全国青年的志愿者信息库里注册的志愿者已有9000多万人,每年有不少志愿者都会自发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展现了很好的精神风貌。

      针对此前媒体上报道的“躺平”“佛系”等现象,贺军科表示,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他介绍,近几年,我们对当代青年的精神素养等方面进行多次调研,当代青年的主流观点,仍然是他们相信成功主要靠个人努力奋斗才能够得来,绝大部分青年对于未来是乐观的。青年口头语中的这种“躺平”“佛系”,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

    胸怀世界,展现中国担当

      “从人类情怀看,新时代中国青年‘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沟通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贺军科在发布会上表示。

      白皮书指出,1978年,中国选派出国留学人员仅800余名;2019年,超过70万人出国深造,40多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超过650万人;1978年回国留学人员仅248人,2019年超过58万人学成回国,40多年来回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20余万人。

      白皮书提到,2020年,在联合国有关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会议上,中国青年代表向全世界介绍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感人故事、分享科学应对疫情的经验做法;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G20等国际机制青年领域合作文件的制定过程中,中国青年积极贡献智慧、提出主张;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各国青年运动员和青年志愿者,超越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用笑容播撒温暖、用拥抱传递友谊、用心灵汇聚力量,共同搭建起“一起向未来”的桥梁。

      以青年为主体的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在100多个国家服务,帮助各国青年学习中华文化。“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累计派出超过700名青年志愿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20多个国家,开展医疗卫生、农业技术、土木工程、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等方面服务。

      (本报记者 俞海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