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今年是我踏进图书行业的第17年,也是我踏上“中国书店行”的第4年。2018年,我辞职休整,和朋友们一起开启了“中国书店行”之旅。我带着刚满4岁的孩子,开着一辆书店过去送货用的面包车,从佛山一路沿海北上,历时一个月,走过17座城市。四年来,我们自驾走过了祖国51个城市和地区,共计走访200多家书店,发现它们的亮点,享受其中的乐趣。
和我一起“书店行”的石头,开书店已27年,先后给书店搬过5次家,直到7年前狠心买下老城区一处房产才算安稳了。石头的书店是一家以杂志为特色的民营主题书店。他对各种杂志都如数家珍,知道哪种一定卖得完、哪种放久了更值钱。但他从不溢价卖杂志,他说要让爱杂志的人们买得起。
石头告诉我:“杂志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周转快、种类多,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都要记在脑子里。但也正因为周转快,所以客人来的频次高,一来二去,店里的流水就高了。”
“盛厦,阿来老师下午要去书店做活动吧?新版的《尘埃落定》签名版帮我预定10本呗。”“只有5本啦,太火爆,没库存了……”这是我和杭州纯真年代书吧店主盛厦之间惯常的对话。这家以活动丰富著称的书店,在第二代店主的操持下,正焕发勃勃生机。
北京有家专做古旧书的书店,叫布衣古书局。自店主胡同2002年创办书局起,转眼20年了。他说,古旧书是个小圈子,书局辉煌的时候,线上会员有十万之多,现在,估计只有1000人左右了。但他总觉得,这事儿得有人做——只有年轻人喜欢上了古书,古书才有未来。疫情后,他的店搬到了北京东城南阳胡同,应了那句名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我们经常去胡同里找他聊古书。
正如钟芳玲在《书店风景》中所说,“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书店风景”。我的视频号开通后,我带着摄影师采访了许多位主题书店创始人。我总觉得,只要有人通过它们关注书店,我就要坚持做下去,因为这个行业值得。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王美莹、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于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