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9日电(记者王金虎)最高人民法院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15个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创新机制。
据悉,最高人民法院在今年1月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提出一系列“实招”“新招”“硬招”,打出一套稳企复产“组合拳”。今年全国两会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紧盯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司法措施落实落地,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黄文俊介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意见要求,全国法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为纾解中小微企业难题、助力发展做出诸多有益尝试。比如,江苏苏州中院出台“服务保障稳企复产的14项措施”;湖南衡阳中院出台“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24条举措”,积极开展“暖企行动”“送法进百企”等活动;北京海淀区法院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推动“商事执行纠纷商人解”;广西南宁西乡塘区法院与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联动保障中心,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等。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法院开展高效为民执行专项行动,共执结涉中小微企业案件25.8万件,执行到位金额567.9亿元。在刚过去的一季度,全国法院审结中小微企业破产重整案件83件,涉及债权总额1673亿元,帮助70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脱困重生,4万余名员工稳住就业岗位。
黄文俊表示,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六稳”“六保”的重要基础,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平等保护中小微企业的产权制度,特别关注对中小微企业的产权司法保护;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平稳运行的保障力度,依法甄别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市场前景,对有实际困难,但具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积极引导通过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等程序,使企业再获新生;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对经营困难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的对口帮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并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