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0日 星期三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传承中国民族管乐文化 探索高校音乐教育新模式

    作者:胡美玲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0日 09版)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了深厚丰富的音乐文化底蕴。这其中,民族管弦乐(以下简称“民族管乐”)更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深受民众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管乐的发展受到诸多挑战与冲击。着力传承民族管乐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始建于1959年的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之一,是培养民族高级音乐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切实探索音乐教育新模式,扎实传承民族管乐文化,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民族管乐人才。

    创新探索民族管乐教育方式

      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往往对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传统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学院从多方引进丰富多元的音乐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民族吹管乐器,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特色鲜明的民族管乐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更具吸引力的学习体验中投身民族管乐的传承。
      学院坚持以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办学宗旨,努力构建民族管乐的教研、创作与开发中心,结合民族管乐演奏课程创编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等特色教材。学院坚持课程体系与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在保持与国际一流音乐学院演奏专业一致的同时,强化特点、突出优势,充分吸收了中国民族管弦乐的艺术形式和理论知识。举办“民族音乐教育传统与创新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学界的有识之士共同交流、分享、探讨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与实践案例。

    用实用好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

      理论联系实践的音乐教育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学院坚持以弘扬、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用实用好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全面锤炼学生的音乐能力。
      通过汇报演出等方式激发学生们传承民族管乐的主动性。学院成功举办“中华魂 民族韵”校庆民乐系专场音乐会,以独奏、合奏的形式,呈现出民族管乐的魅力,展示民族管乐优秀的教学成果;承办“民族英才班”专场音乐会,整场音乐会围绕民族音乐风格展开,其中包含芦笙等民族吹管乐器演奏;2021年底成功举办民乐系新年音乐会,学生热情激昂地演绎了《普天同庆》《摩尔多瓦》《我的祖国》等经典作品,民族管乐的演奏给予了观众一场听觉盛宴。
      学院以组织学生参加重大演出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成立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民乐团,乐团秉持演奏中国民族风格特点的发展方向,多次参加各种重要演出;民乐系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电视栏目的录制;组织学生参加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民乐艺起来第七场——2022新春线上音乐会”等,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更高的平台。

    不断强化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优秀的教师能真正悟透民族管乐的精髓,并将其融入教学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学院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教师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打造了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极高业务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
      学院成功主办“民族艺术学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学术论坛”“‘一带一路’民族艺术教育比较与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众多交流、研讨会,交流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民族音乐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视域,拓展教师们的思路。同时,学院邀请中央音乐学院等多所高校学者、教授举办讲座,强化教师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了传承弘扬民族管乐的自觉性。
      此外,学院高度重视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激励教师认真申报各类艺术类项目,积极参加重要项目、承担重要任务,构建“教课—学习—演出—科研”四位一体的教学科研管理创新模式,并先后取得多项国家艺术基金大额经费项目立项。             

      (胡美玲)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