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5日 星期五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长沙理工大学四名退伍复学学生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赵嘉伟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5日 08版)

      这两天,长沙理工大学王峰、张梁、蒋利杨、郭子瑜四位学生陆续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他们中,两人考取北京大学,一人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一人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退伍复学学生。无论是投笔从戎,还是退伍复学,他们强国强军的理想信念,从未改变。

      “我一直等待机会,一定要圆军人梦。”蒋利杨、郭子瑜在高考时就填报了军校志愿,遗憾未被录取。进入大学,他们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坚持锻炼。张梁的父亲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从军梦,他暗下决心要“替父从军”,完成父亲的夙愿。

      2017年9月,看到学校的征兵宣传后,他们发现了实现军旅梦的机会,四人毅然报了名,顺利参军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在野战部队,每天要进行50公里的负重训练,对于身材瘦弱的张梁来说,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就是愿意去挑战不可能,向所有人证明我不比任何人差劲。”凭借着这股冲劲,在全军竞赛比武中,他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个人三等功的好成绩。

      蒋利杨被选入报务员集训队,10个月的集训生活里,陪伴他的仅是一部电台、一副耳机和无限循环的摩尔斯电码。日复一日的训练,把他的手指关节磨出了血泡,即便如此,他也没有缺席过任何训练。在部队,蒋利杨先后被评为“理论标兵”“南部战区条令知识竞赛先进个人”“优秀义务兵”,2019年8月记嘉奖一次。

      两年的部队生活,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坚毅果敢的痕迹,让他们身体更加健壮,思想越发成熟,大大小小30多个军功章见证着他们军旅生涯的坚定信念和无悔付出。

      退伍之后,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习惯被他们自然而然地带到了学习和生活中。入伍前,四人学习成绩平平;复学后,四人都非常珍惜求学时光,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他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10余项,综合测评成绩稳居全年级前20%。

      除了刻苦学习,他们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用军旅故事温暖激励更多的人。蒋利杨、张梁、郭子瑜加入学校民兵连,连续两年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他们的军营故事,用他们的爱国情怀激励更多的学生。蒋利杨还作为“松墨志愿者信息发布平台”项目主创成员,发布志愿招募信息200余条,为长沙市各大活动、公共场所提供志愿者千余人次。

      临近毕业,四人不约而同选择考研,想要在更高的平台上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备考阶段,为了高效复习,他们建立了“今天你学习了吗”互助群相互鼓励,寝室间还相互约定——统一作息时间,互相监督复习。“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蒋利杨常常鼓励大家。

      战友情并没有随着退伍而消散。当看到郭子瑜在英语备考方面比较困难时,张梁主动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分享给他。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子瑜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2021年9月,当王峰得知蒋利杨报考的学校更换了参考书目,不仅第一时间告知了他,还帮他及时购买了备考书籍。

      “穿上军装,我们保家卫国;脱下军装,我们为梦前行。我们始终把个人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着。”走上新的人生旅程,军人本色始终在他们心底激荡奔流,鼓舞他们勇毅前行。

      (本报记者 赵嘉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