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同奋进】
语言扶贫是以整体素质提高为导向,以提升语言文字能力实现赋能增值为中心,以消除语言交际障碍、提升交际效能为目的,以各类语言因素、语言政策和其他扶贫政策的协调配合为路径的扶贫开发过程。语言扶贫用实际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语言文字以及以之为基础的教育工作在扶贫减贫事业中的重要性。这些论断道出了语言文字与扶贫事业之间的重要联系,为语言扶贫实践指明了路径和努力的方向。
各级党政部门出台的政策扶持和精准方略,使语言扶贫事业成为扶贫减贫整体事业的有机构成。语言扶贫体现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工作模式。特别是在落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过程中,许多特困地区的各级政府互相配合、落实到位,把普通话普及率纳入地方扶贫工作绩效考核,提升了语言扶贫的效率和效果。
与其他扶贫措施相配合、相协调,从而在整体上发挥作用也是中国语言扶贫的经验之一。比如在广西恭城,普通话助力恭城百姓走上了农旅结合的新路子,不仅为生态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语言环境,而且为年轻人开网店销售当地土特产提供了便利。
中国的语言扶贫路径呈现出了方式多样、系统配合等特点。比如“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利用“村级夜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学习包括普通话在内的知识和政策法规、为成年普通话学习者编写《普通话1000句》专门教材、运用前沿科技设计“语言扶贫App”、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等。
早在脱贫攻坚战中,学术界就对语言与贫困的关系、语言扶贫等论题展开系统性研究和探讨,从而为中国语言扶贫事业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必要的学术支撑。
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的中国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语言文字事业也必将发挥功用,在助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奋力前行。
(本报记者柴如瑾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