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1日 星期一

    “三农”向好 全局主动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1日 01版)

      【稳中求进看大势】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过后,草木华发,正是躬身稼穑的好时节。当前,春管春播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华南、江南、华北的农民已潜心于田间劳作,东北、西北的农户正忙于农资准备和农机整修。不误农时、不负春光,亿万农人在广袤田野辛勤耕耘。一粒粒埋在肥沃土壤的种子,一株株破土而出的嫩苗,蓄积着粮食丰收的希望。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围绕这些内容,把“三农”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将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抢抓农时做好春耕春管

      4月5日凌晨5点,黑龙江省红卫农场水稻催芽基地机械轰鸣、热气蒸腾,一袋袋红衣白芽的种子,从浸种箱被起吊臂吊起,装入一辆辆前来领取芽种的农用车,首批200吨高标准高质量芽种被运往各处水稻育秧基地,发放到种植户手中。“农资齐活了,我们现在就等着播种了。”红卫农场有限公司第十管理区种植户张伟说。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当前,各地都在抢抓农时做好春耕春管。华南,广东恩平牛江镇,千亩早稻田进入集中插秧期;东北,辽宁全省大田整地作业全面铺开……截至4月6日,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11.2%,进度同比快0.5个百分点;全国早稻育秧接近尾声,栽插已完成34.8%,进度同比快2个百分点。

      亿万农民齐齐在春天里洒下汗水,皆因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去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创历史新高,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种类丰富,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但完全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并不意味着在粮食问题上就可以高枕无忧。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粮食安全这根弦丝毫不能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今年,我们着力稳面积产量——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强储备调节,保持供需平衡。

      着力稳基础支撑——继续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打好政策组合拳,抓好种业振兴行动落实落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今年我国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级;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全程监管,确保补充耕地可以长期稳定利用。

      着力稳收益预期——针对农资价格上涨造成农民种粮投入增加,中央财政安排下拨200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两分钱;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强化监测帮扶让脱贫基础更牢固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夙愿终于梦圆。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无论何时回看,都让人心潮澎湃。

      在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下,无数人的命运就此改变。这也意味着,稳住“三农”压舱石,必须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过去一年,我国全面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近70%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其余人员均已落实帮扶措施;出台33项衔接政策,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出台14个方面倾斜支持政策,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1561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832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形成了2至3个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脱贫人口人均实现产业增收2200元以上;帮扶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550元,比上年增长16.9%,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号角仍将继续响彻山川村寨。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今年将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上下功夫,监测上更准一些,帮扶上更早一些,操作上简化些,提高帮扶效率。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带动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提高帮扶车间吸纳能力、优化公益岗位等方式,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后续扶持力度,让脱贫基础更加牢固、更可持续。

    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江西省遂川县新江乡石坑村,宽阔的水泥路延伸至村子深处,健身小广场、楠木林下休闲步道、亭台、小桥一应俱全,将这个不足千人、森林覆盖率高达93%的村庄,装扮得越发漂亮。

      这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超过90%的行政村收运处理生活垃圾,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5万多个美丽宜居村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颜值”越来越高,“内涵”也越来越有含金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过去一年,全国上下坚持把打造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作为重点,持续发力、加快发展,创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要求,明确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乡村经济价值,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此外,在乡村建设方面,今年将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实施机制。乡村治理方面,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在希望的田野上,仓廪殷实的家底正在孕育,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正在绘就,大国“三农”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向未来。

      (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