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9日 星期六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体育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雄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9日 07版)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盛会。其成功举办,再一次深刻彰显了中国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在申办、筹办、举办阶段有何特色?又将为我国及世界发展带来哪些改变?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莹,请他们讲述自己所理解的北京冬奥故事。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

      据潘家华介绍,从2014年起,国际奥委会开始陆续发布《奥林匹克2020议程》等重要文件,并确定了可持续性、公信力、青少年共同构成指导未来发展的三大关键性支柱。同时,要求主办城市妥善考虑环境可持续性问题,避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筹办、举办奥运赛事。

      他表示,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要求的奥运盛会,在申办阶段就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三大申奥理念之一,把筹办和举办奥运与促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工作相结合,并作出了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潘家华说,北京冬奥盛会举世瞩目,也使其成为对外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

    冬奥盛会成功举办让低碳生活理念进一步融入公众日常生活

      “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举办奥运赛事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潘家华认为,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体育活动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届绿色、低碳的冬奥盛会将使更多人认识到健康、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亲身践行、参与进来。

      据张莹介绍,为了鼓励公众参与,在北京冬奥会筹办阶段,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发布并上线“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随后还对其进行中英文双语模式的升级,便利国际用户参与使用。其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基于科学的减排量方法,记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低碳行为,有助于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社会公众的低碳责任感与荣誉感,起到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以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来举办奥运,为冬奥会、冬残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潘家华指出,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以来,北京冬奥组委在各项工作中践行“绿色办奥”理念,有力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形成了一批亮眼的可持续成果。

      例如,在赛区、场馆规划建设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以“生态优先”原则为指导,通过植物本底调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从避让、减缓、重建、补偿等方面确定了保护措施,以多种措施降低对赛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同步开展生态修复。通过京冀区域环境联防联治,协同治沙、治水、治气,区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为推进北京冬奥会全面实现碳中和目标,北京冬奥组委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并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潘家华介绍,这些具体举措包括冬奥会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在冰上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各种碳补偿机制创新活动等。

    零碳冬奥盛会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改变

      潘家华表示,目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经实现碳中和目标。冬奥盛会也成为展现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最佳平台。

      在张莹看来,冬奥会、冬残奥会属于体育类大型活动,从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特点看,与其他领域的低碳管理,甚至其他类型的大型活动相比都有明显差异性。“作为国内大型活动碳中和的先行者,北京冬奥组委针对冬奥会、冬残奥会建设的不同阶段,从能源、场馆和交通等方面都制定并实施了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例如,在保障低碳能源使用方面,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利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实现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新能源输出,满足了北京及张家口地区的26个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用电需求,实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100%清洁用电。

      “这不仅是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潘家华介绍,这项技术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实现了3大突破,把张家口市的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种能源安全高效输送至北京市内和延庆赛区。所构建的冬奥绿电交易平台,通过市场化直购绿电方式,为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提供清洁能源。这些基础设施和机制在赛后还将继续运作,为北京持续提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保障。具体的技术和机制经验也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在潘家华看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实现碳中和,为中国未来实现碳中和提供了一个示范和标杆。高比例零碳可再生能源利用、零碳电能全面取代化石能源的集中供暖、零碳交通等的实现,也进一步表明碳中和是可行的。

      “中国借助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这将成为体育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潘家华说。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本报记者 张亚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