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7日 星期四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保障人权

    作者:王福亮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7日 03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置于新时代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擘画了新时代中国人权建设和人权法治保障蓝图。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人权法治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建设完备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完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人权法治化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不断完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加切实保障。通过推进一系列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科学规范立法,初步建立起了系统完备、保障有力、覆盖全面,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需要的中国特色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特别是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明确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彰显意思自治和权益保护,强化了对财产权和人格权的保护,充分体现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立法追求。同时坚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着力构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有机衔接协调机制,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打造法治化服务型政府

      法治化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以守护人民权利为职责的政府。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是同向的,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落实“依法全面履职”的行政要求,推动建设守法、有为、共享的法治政府,是践行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重大举措,包括实施覆盖广大农民群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政策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就业、子女入学、居住条件改善等,都切实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同时我国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国家加快推进行政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禁止行政机关法外设定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积极推动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保护特定群体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更加完善,人权法治化保障进一步加强。

    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

      司法是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坚决杜绝因司法不公而造成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事情发生。

      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司法为民,将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切实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坚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合法权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严格刑罚执行,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强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完善国家赔偿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

      运用现代科技促进公正审判,中国移动微法院、区块链、5G、AI(人工智能)等新平台新技术先后亮相司法领域应用,围绕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并跻身世界前列。“互联网+司法”不断向纵深推进,建设成果不断推陈出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民便民,与民共享。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裁判文书已超2000万篇,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中国的人权司法救济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领域走在了各国前列,司法实践公开透明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积极创新司法理念,凝聚司法共识,共同推进各个环节、各项职能的改革,司法理念更加科学,司法制度更加完善,司法机制不断健全,人权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厚植人权法治保障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正确人权观,广泛开展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人权法治保障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乃至全体公民自觉自愿基础上的学习、遵守、践行。全民普法和守法已经成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推出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人权保障意识。在全社会普及人权和法治观念,利用国家宪法日等契机,广泛开展人权法治教育,培育青少年法治观念、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加强各类企业、城乡基层、群团与社会组织的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大力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法治保障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这强调了法治对于中国特色人权保障所具有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出了重要步伐,也使中国的人权法治化保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作者:王福亮,系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