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6日 星期三

    让侨批活起来 把精神传下去

    作者:陈 冀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6日 13版)

      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即使不在烽火连天的岁月,每封家书都承载着浓浓的血肉亲情。游子远行、夫妻分离、亲友异地,家书始终是突破山海阻隔、延续亲情友谊的“带着体温的纽带”。而在“中国著名侨乡”广东江门,有一种名为“侨批”又叫“银信”的特殊家书,静静地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如歌如诗,记录着家、城、国的故事。

      侨批被国学大师饶宗颐称誉为“侨史敦煌”,是一种“信件”“汇款单”合一的邮传载体,真实记录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已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江门的侨批以其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成为江门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如何挖掘、包装、传播、活化这些“老物件”,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让这些传统的文化宝藏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始终是一道重要的时代命题。

      在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之时,江门充分利用侨批资源,创新探索“从侨批中看党史”。

      一是挖掘侨批中“见证”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珍贵文字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如,1953年印尼华侨陈金秀写给大哥陈成长的家书,记载着兄妹二人相隔两地数十年,凭一封封银信寄托思乡思亲之情,表达了海外华侨对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巨大变化的欣喜,更反映了华侨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以及渴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期盼。陈金秀在侨批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大哥大嫂:解放后的新中国,在短短的三年当中,全国一切的一切都换(焕)然一新…我自己也常常看《人民画报》…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强大的、自由、独立、幸福的新中国已屹立在世界上。中国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翁了……”我们还找到了陈金秀的哥哥——94岁的陈成长,侨批中的主人翁从历史中走出来,他由衷感叹:“只有大家和平发展,小家才能幸福生活。因为战乱,我与父亲、妹妹相隔两地多年,如今在党的领导下,亲人们魂牵梦萦的家乡日新月异,才让我和妹妹如愿重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这些寻常人家的家书带着浓烈真挚的感情,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是深入解读侨批故事背后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随着挖掘更加全面深入,一封封辉映百年党史的侨批从历史的尘土中走出来。这些“跨越山海的家书”有出自著名侨领之手,有来自政府官员的回应,更多产生于普通百姓,但无论贫富贵贱,“恋家”“思乡”“爱国”都无一例外地成为所有信件的内容主题及情感主线,咫尺素笺,纸短情长。透过一封封侨批,还能读到华侨群体在政治上的不断成熟成长以及对中国未来高超的洞察力。如,著名侨领司徒美堂1948年10月23日写给毛泽东、周恩来的信中说:“美堂奔走革命六十余年,深信民主政治必须实现。”司徒美堂是从华工成长起来的爱国侨领、世界洪门领袖,他的政治态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影响了无数海外侨胞坚定追随中国共产党。

      三是适应时代潮流,用好新技术、新手段让“侨批中的党史”活起来。侨批的保护与活化利用遇到了最好的传播时代。2021年,我们相继推出16期“侨批中的党史”短视频、100多个融媒体产品,全网阅读量超过650万次,让这一世界记忆遗产焕发新光彩,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江门五邑侨批专题还成功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纪录片《跨越山海的家书》,并于首集播出。我们通过举办展览,让“侨批中的党史”走进大众视野,陆续推出侨批题材的戏剧、歌曲、文创等,推动侨批文化“破壁”出圈。与此同时,我们还探索运用这些与海内外广大华人华侨有强烈情感共鸣的“老物件”进行对外文化交流,通过海外工作公众号以及华人华侨的微信群、朋友圈、社交媒体等私域空间传播“侨批中的党史”,直接覆盖美洲、澳洲、东南亚及港澳地区的100多个江门籍海外乡亲社团,不少海外乡亲看到后,纷纷表示:“非常感动,一封封侨批饱含父辈对家乡的深情,也从侧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此外,文物活化利用需要理论研究为基础,我们率先成立了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举办了全国首个“侨批中的党史”学术研讨会,深度推进五邑侨批资源向学术研究成果高质量转化,并以侨批为题探索回答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课题。

      让文物活起来,把教育融进去,把精神传下去,通过重读家书,激发侨乡人的家乡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这始终是我们创新策划“侨批中的党史”,打响党史学习教育品牌的探索实践与初心目标。我们深刻感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大有可为。要勇于回答好时代课题,需要不断挖掘主题、捕捉创新灵感,反映时代巨变,描绘精神图谱,继续在实践中探索。

      (作者:陈 冀,系中共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