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30日 星期三

    立足乡土资源,补齐乡村艺术教育短板

    作者:李静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30日 13版)

      几年前,国外一著名教育研究机构做过一个有5万多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结果让人颇感意外:毕业1—5年的学生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认为“艺术最有用”。

      无独有偶。很多著名科学家也都十分强调艺术的作用,比如爱因斯坦就曾说“艺术比物理学更重要”,因为“常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归纳了世界,促成了世界上的前进,是常识进化的来源”。

      艺术教育是基于艺术的审美教育,是美育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即通过艺术途径来培养人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升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政策的引导下,近些年我国大中小学以艺术教育为抓手的美育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然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艺术教育又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尤其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着明显短板。

      目前,农村学校专业的艺术老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很多农村学校的艺术课老师由文化课老师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乡村小学校长认为音乐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比例为30%,美术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比例为30.3%。此外,教育部相关数据也显示,2020年我国中小学美育教师有77.8万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其中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尤其缺乏。

      一些农村中小学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课程特色不够,缺乏对乡土民俗、地方非遗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教材内容跟农村现实生活脱节,再加上课堂上老师照本宣科进行讲述,导致艺术教学缺乏对学生欣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美育的目标难以充分达成。

      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孩子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普遍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在一项关于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中,接受调查的575名初中生绝大多数有自己稳定的兴趣爱好,如唱歌、绘画、球类运动、跳舞等。然而,对待子女的兴趣爱好,69.47%的家长表示“在学习好的条件下,给予支持”,8.29%的家长“受家庭经济条件制约,不太支持”,还有5.93%的家长“根本不支持,认为是不务正业”,仅有不到16.3%的家长表示“无条件支持”。

      补齐乡村艺术教育短板,当务之急是选优配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要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通过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的全科教师。鼓励开展对乡村学校各学科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与活动指导的兼职美育教师。”然而,相较于巨大的师资缺口,无论是公费定向培养能承担美育教学的全科教师,还是对在职教师进行美育培训,短时间内都“远水解不了近渴”。笔者建议,拓宽师资来源,聘请优秀民间艺人、能工巧匠、文艺院团演职员、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等担任乡村学校兼职美育教师,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美育公益项目,支持建设“互联网+美育”网络资源平台,尽快补齐乡村学校美育师资短板。

      剧院、电影院、美术馆、博物馆等都集中在城市。由于远离区域艺术中心,乡村艺术教育存在着先天的资源劣势。一方面,应鼓励各地乡村学校结合当地特色艺术资源积极开发艺术课程,打造特色艺术课堂,比如可以把乡土民俗、民间手工艺、传统服饰、传统节日、地方戏曲、民间传说等有机融入艺术课程,让学生在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中,既受到美的熏陶,又从小培养乡土情怀。另一方面,乡村艺术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给学生提供更多走出校园感受艺术的机会。农村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房、一人一景,都承载着地方的风俗民情,烙刻着地方文脉的印记。因此,可以把艺术课搬到祠堂里、古戏台上、老房子前,让学生通过观察老物件、触摸老建筑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此外,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大送戏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力度,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适当向乡村倾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参与。如前所述,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甚至可以说,这是乡村艺术教育最短的一块“板”。笔者认为,应携手构建“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引领”的三位一体美育体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父母引领作用的发挥和家庭美育氛围的营造来加强家庭美育阵地的基础性作用。当然,这并非要求每个家长都要精通琴、棋、书、画,而是说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引导孩子从小接触美,让孩子通过亲身感受了解什么是美,赋予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和发现美的能力,进而教会孩子如何进行审美。

      (作者:李静,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