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是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被誉为“中国数字通信发祥地”。学校现建有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工业物联网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数据智能计算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韩国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60余个国家及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学科特色,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学科优势,主动拥抱、适应和引领智能时代,深耕人工智能学科领域发展,探索人工智能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重视“人工智能+信息学科”人才培养的体系创新、方法创新与路径创新,形成了“人工智能+信息学科”人才培养的“重邮模式”。
三维理念:
确保“人工智能+信息学科”人才培养的方向引领
秉持人工智能与信息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学校重视强化人工智能与信息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人工智能与信息学科共融共生的新格局。学校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方向布局和建设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以“南山强基工程”为引领,构成基础学科为塔座、交叉学科为塔身、特色优势学科为塔尖的“学科文峰塔”。
秉承“人工智能+信息学科”人才培养与学校综合改革共进的理念。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改革的撬动力,坚持将“人工智能+信息学科”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核心目标,全面改革部署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信息学科”,把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未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秉持人工智能与信息学科人才培养双向赋能的理念。人工智能不仅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更是信息学科领域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牵引力,而信息学科人才培养又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撑力。学校以人工智能与信息学科人才培养双向赋能为引领,大力加强人工智能在信息通信、网络安全、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建设,形成了智能认知与机器学习、视觉感知与识别理解、认知计算与知识发现、智能决策与知识自动化、智能社会治理等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新方向。
三重体系:
搭建“人工智能+信息学科”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
形成“一体两翼”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学校坚持系统谋划、顶层设计,以“人工智能+信息学科”为主体,开展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基础研究。立足人工智能基础,加强人工智能与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融合,形成“人工智能+基础学科”之一翼;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通信、控制、安全等应用学科与人工智能融合,形成“应用学科+人工智能”之另一翼。通过“一体两翼”协调发展,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与共享共生。
完善“人工智能+基础学科”支撑体系。学校以大数据智能计算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为主体,成立重邮-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围绕认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知识自动化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应用学科+人工智能”交叉体系。加强应用学科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建设了智能化无线移动通信等研发平台,开展了针对智能通信、智能安全、智慧健康、智慧教育等行业领域的原创性和基础性研究,形成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
三条路径:
创新“人工智能+信息学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
凝练人工智能特色学科与专业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大力开展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的基础研究,在智能通信、智能安全、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着力凝练优化“人工智能+信息学科”等优势特色学科及专业的交叉融合发展方向,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人工智能学科与专业融合建设的大团队。学校围绕智能通信、智能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培养、引进多位国家级高端领军人才,组建了国内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通过实施优秀中青年人才资助计划和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重点培育与引进优秀青年人才。建设以学科负责人、学科方向负责人、学术骨干人才为一体的学科梯队。
打造人工智能高水平学科与专业融合共进的大平台。依托与企业联合成立的研究院,肩负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以人工智能发展为契机,建设了智能云计算基础科研与学科平台、跨行业城市三元空间协同感知与数据汇聚平台、智能云计算跨行业大数据融合应用分析平台等,形成了跨空间、协同感知、人机交互协作的人工智能数据模型与认知方法体系。
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人工智能科技变革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与新形势下,重庆邮电大学将进一步携手更多的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致力于为“人工智能+信息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深化更高质量、更优水平、更加精准的教学改革,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育人基石。
(作者:高新波 瞿中 袁春艳)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