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出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作为教龄 18年的一线幼儿教师,笔者注意到,在教育过程方面,《评估指南》着重提出了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和家园共育等3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强化家园协同育人,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师幼互动是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将师幼互动质量作为儿童早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指标,对一线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不断增进并自然流露师幼之间的和谐融洽感情,师生双方都“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对于孩子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进入幼儿园,孩子离开了父母,老师就是他们在幼儿园里的妈妈。孩子希望这个妈妈和善,耐心,公平公正,符合他们心中好妈妈的模样。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接纳的态度、鼓舞的话语激励幼儿心情愉快地开展一日的生活、活动。
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与同伴很好地协商沟通,怎样学会合作、懂得分享,遇到困难时得到同伴帮助怎样表达感谢,这些都是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并给予指导的。根据幼儿之间的互动及游戏特点,老师可以教给他们一些交往技能、表达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使他们在与同伴互动游戏中感受到乐趣和满足。老师还应以好朋友的身份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既要全面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又要准确关注个别儿童的需求,尊重、接纳、欣赏他们的独特表现,这种情感支持是教师与孩子互动的纽带,能促进师幼关系良好发展。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与孩子一起制定活动规则,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进程并成为主导者。例如,可以请孩子参与班级环境设计和布置,师幼共同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共同绘制垃圾分类标识,共同商定小小值日生的任务分工等等,充分运用身边条件,让幼儿参与合作、发表意见。这样,幼儿才能更愿意遵守和执行规则,并产生小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促使规则内化于心,形成良好习惯、养成优秀品质。同时,教师也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以观察幼儿为重要前提的。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持续的关注、一对一的倾听和记录,充分发现幼儿的优势和弱项,尊重孩子一步步获得实践经验的过程,支持幼儿以探究、反复、试错、讨论、提问等方式拓展学习宽度,并提供个性化的引导与帮助。例如,在语言活动中,面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幼儿能流畅清晰地解答,有的幼儿可能无法灵敏地作出回应,教师必须正确看待这种差异性,不轻易否定孩子,而是更加仔细观察其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使幼儿得到进步和发展。
师幼互动不应局限于常规的游戏、文艺、体育活动,教师要不断探索、自主创新,使幼儿更加轻松愉快地参与到丰富新颖的互动中来。在与幼儿互动后,教师应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了吗?对孩子的表情、语气,行为等观察得够细致吗?每个孩子都有收获吗?我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提高……只有这样持续性地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提升,教师才能更好解决一线保教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对一线老师而言,《评估指南》导向清晰地指出了幼儿保教中的突出问题和核心内容,为我们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瓶颈、逐步提高日常保教质量指明了发展方向。
(作者:刘丽丽,系北京市一线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