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

    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抢抓高校对口支援新机遇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作者:潘剑锋 周芳检 刘铮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 10版)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仪式

      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10月出台了《关于支持我省边远地区本科高校发展的意见》,确定湘潭大学对口支援湖南科技学院建设,并于2019年开启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2021年,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省教育厅列入湖南省高校马院对口协作名单。

      十余年来,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抢抓高校对口支援新机遇,以“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思想和教学、研究及服务一体化理念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协同推进科教融合为主要抓手,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起协同育人新格局。

    共建学科专业,提升立德树人“硬实力”

      实行对口支援以来,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被立项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于2018年获批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2019年被确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院编著出版《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视阈下的中国模式研究》《供给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等学术专著和《湘楚文明史研究》等地方传统文化专著50多部,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革命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有力学科支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鲜活素材、丰富营养和深厚力量,逐步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

    共设一流课程,画好培根铸魂“同心圆”

      学院与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加强“手拉手”集体备课,进行“教材攻坚”,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同时开展研讨式、参与式、分层教学,混合式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学院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体系,融入各门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之中;完善选修课程设置,开发《潇湘文化概论》《永州党史人物》《地方文化选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将传统孝道、民本思想、生态伦理、感恩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当中。近年来,依托对口支援平台,学院《永州红色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等8门课程被认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共享科教平台,筑牢师生发展“新基石”

      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建设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平台,协同共建“科教融合思维培育”“科教融合场景营造”“科教融合方法建立”“科教融合转化能力培养”4个平台,利用学科科研资料反哺教学,共同构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竞赛体系”“孵化体系”4个体系,教师的科研科教融通能力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培养得到极大提高。双方共建共享省级科研平台,助推申报省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实现国际国内交流资源、教师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的共享。依托共建共享,学院现建有“湖南省李达与马克思主义‘三化’研究”“永州地域文化与文化自信”等5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共用实践基地,打造三全育人“试验田”

      双方协同建设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共享共用社会实践基地、实习见习基地,推动“三全育人”落地落实落细。依托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平台,学院与周敦颐故里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陶铸纪念馆、李达故居管理处等联合建立多所多功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基地每年可接纳200人次思政专业学生实践和见习,同时为《陶铸的群众工作方法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陶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等多篇思政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了一线素材,为《陶铸民本思想及其实践效应研究》《李达专题研究》等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提供了重要文献支撑。

      (潘剑锋 周芳检 刘铮)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