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

    “解忧”调解室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 01版)

      【精心呵护城镇“微细胞”26】

      “小崔,车来了,可以上货了!”“老板!给我来5斤陇椒!”一大早,青海西宁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摊主崔高盼一边安排蔬菜装车,一边操着安徽口音与客户讲价。

      没想到,有客人来退货。“西红柿有破损,退钱!”对方满脸怒意。小崔撂下手中的活,赶忙道歉:“商品出了问题,破损部分我们赔!”

      “不行,要全赔!”客户态度强硬,小崔犯了难——对于小本经营的他,上百斤的西红柿可不是小数,怎么办?

      僵持不下,市场管理人员来了,把俩人请到去年成立的“客商心语”纠纷调解室。几分钟后,调解员赶到,三言两语,就让双方各退一步,小崔承担了损坏部分并补偿了60块钱,一场小纠纷圆满化解。

      小崔的生意一直不错,可是一到年底,他就着急上火,到处要账,要不来账。“有些客户通过电话下单,没留下字据,说不认账就不认了!”小崔一算差不少钱。两个月前,他来到调解室,向常驻律师马博求助。

      “口头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应。”马律师现场支招。有了“法律顾问”帮忙,小崔要账时底气更足了。今年春节前,他要回拖欠的货款七八万元。

      “这样的难题,不止我一家。”趁着大家不忙的时候,调解室开起了“法律微课堂”——提供解决欠账办法,小崔直言很管用,“合同怎么签?欠条怎样打?我也会用法律维权了,最近我家的欠账少了一大半!”

      (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结束语

      《精心呵护城镇“微细胞”》专栏,今天刊出最后一期。

      两个多月来,我们的记者走进城镇的角角落落,近距离观察社会各界对这些“微细胞”的态度和做法。大家欣喜地看到,无论是东南沿海还是西北边陲,无不向“微细胞”伸出援手。这些帮扶,带来了浓浓的人情味和满满的正能量,让“微细胞”渡过难关,让城镇烟火气氤氲。

      目前,我国有1亿个体工商户,带动了3亿人就业,其中,小店小铺是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的部分。我们希望,各地把“精心呵护城镇‘微细胞’”变成基层治理的常态化举措,做细、做精、做实,把“六稳”“六保”工作扎扎实实落在实处,让市井小巷烟火气常在,让百姓生活永远方便舒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