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4日 星期四

    大豆扩种,为何扩如何扩

    ——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4日 15版)

      【专家访谈】

      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一颗大豆,如何牵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扩种大豆有哪些途径和意义?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

      记者:目前我国大豆的供给状况如何?为何近期大豆生产问题备受关注?扩种大豆有哪些意义?

      韩天富:过去30年来,我国对饲用蛋白和植物油脂的需求量迅速攀升,但我国耕地资源有限,难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供求缺口不断扩大,只好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市场对饼粕和油脂的需求,我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加工国。客观讲,进口大豆主要是为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所需的饲用蛋白需求,是人多地少国情下的权宜之计,适度进口大豆对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口大豆冲击的不利环境下,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未萎缩,一直牢固守护着食用大豆阵地。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48亿亩,总产量达1960万吨,亩产132.4公斤,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但受玉米价格高企、大豆比较效益下降等影响,2021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所减少。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9651.8万吨,自给率不足15%,压榨用大豆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必须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因此要攻坚克难扩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提高大豆自给率。

      记者:我国水稻、小麦单产在世界上处于较好位置,相比而言,我国大豆单产水平如何?良种是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大豆育种存在哪些短板?怎样补上这些短板?

      韩天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豆生产实现多次品种更替,支撑大豆平均亩产由1949年的40.8公斤提高到2020年的132.4公斤。但与大豆育种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2021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0.2公斤,仅为世界平均单产的66%,不到美国、巴西单产的60%。科技创新不足是我国大豆生产落后于美洲大豆主产国和国内主粮作物的重要原因。

      近十余年,我国加大大豆育种投入力度,大豆种业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散重复和低水平竞争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重要性状基因发掘方面缺乏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开发利用滞后;对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此外,我国大豆分布区域广,产业集中度低,种子企业经营效益差,尚未成为大豆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育种工作主要由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承担,育种规模小,育种力量与资源分散,导致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进度缓慢。

      “十三五”期间,我国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国家大豆育种联合攻关、“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有力推动了大豆种业科技发展。未来,要继续坚持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提升竞争力。一要加强种业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建立高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二要针对不同生态区生产实际,加大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力度。三要健全大豆良种繁育技术体系,提高大豆新品种筛选鉴定能力。四要建立科企结合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五要扩大种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记者: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与种大豆收益不高也有一定关系,如何提升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以扩大种植面积?

      韩天富:加入世贸组织时,我国为实现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平衡,基本放弃了对大豆产业的关税保护。近年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实行的生产者补贴是在特殊贸易环境下对豆农的合理补偿。要面向全国大豆主产区实施生产者补贴政策,基于农作物生产成本及合理收益,分地区、分积温带、分优势产区确定大豆玉米补贴标准,建立区域内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联动机制,发挥补贴政策合力;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针对不同间套作模式制定相应的补贴标准,提高农户带状复合种植的积极性。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探索设立大豆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项政策性保险,引导保险公司扩大保险覆盖范围,稳定广大豆农的收入保障。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所需机具和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提升大豆机械化种植水平。

      记者:除了加强育种能力、调动农民积极性,还有哪些种植举措能提升大豆产能?

      韩天富:东北是我国大豆第一产区,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一半左右。近年中国大豆面积的缩减主要在东北。未来要通过建立玉米-大豆轮作制度,稳步恢复和拓展大豆面积。建议在东北北部地区实行大豆-玉米隔年轮作,在东北中部和南部地区每种植2年或3年玉米轮作一次大豆,通过区域调整实现东北大豆种植面积的恢复性增长,建立大豆和玉米均衡持续增产的农作制度。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传统大豆产区,大豆蛋白质含量高,适合做豆制品。未来可提倡在小麦产区每年或隔年种植一季夏大豆,使大豆面积达到玉米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南方和西北地区,推广豆类与禾本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间作,隔年实行微区轮作,使大豆面积适度扩大。在单产提升方面,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完善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配套的综合技术模式,提高技术到位率。要组织高产竞赛,打造高产典型,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