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乡上的环境好多了,道路两边干干净净。过去一刮风满大街都是垃圾。”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当洛乡牧民尕什杰说起这两年的变化,深有体会。
初春时节,走进当洛乡,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庭院,还有处处可见的环境保护宣传标语,即使在深沟小巷,也很难见到一片垃圾。
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当洛乡“十化”党建生态环境保护组工作的有序推进。近年来,当洛乡从制定符合乡情实际的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出发,通过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成立“十化”党建生态环境保护组,不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居民环保意识大幅提升,全乡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作为环境整治的“主力军”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十化”党建生态环境保护组走进牧户家中,用他们听得懂的大白话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老百姓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一开始有点不乐意,店里生意忙,还要配合参与卫生大扫除、大整治,忙上加忙!”耿磊经营着一家小店,看着街道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变得越来越干净,自家店铺前面也变整洁了,心里从最初的不乐意变成了积极配合,“过路的乡亲都给我竖大拇指呢!我现在参加大扫除干劲十足!”耿磊一边说,一边拿着扫帚清理路面,忙得不亦乐乎。
在乡域卫生整治活动中,保护组加大了对小商店、小饭馆等行业的重点整治力度,帮助商户对店内店外环境卫生进行大扫除,并与商铺签订门前卫生责任书,确保每一片地面都有人清扫、都有人管理。
如今在当洛,全域无垃圾已经成为各族群众发自内心的“环保自觉”。格雅村生态环境保护组组长三保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个人卫生,收拾庭院卫生,等到了夏天,他还打算在院子里铺上小石头,再种点观赏绿植。“我是我们村生态保护组的组长,得以身作则,只有我们身边的小环境变好了,全村才能越来越美丽!”三保说。
牧区环境的特殊性和群众习俗的复杂性,决定了牧区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很难由少数人完成,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只有让群众“登舞台、当主角”,才能唱好这台全域无垃圾行动的“大戏”。
因此,在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开展伊始,当洛乡就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其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改变观念,从乱扔乱倒垃圾到垃圾不落地,从房前屋后脏乱差到整洁美观……生态环境保护逐渐变成了群众的行为自觉。
“你们知道当洛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这些垃圾对我们的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生态环保的理念同样也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为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环保的种子,当洛将环保知识融入思政课堂,组织开展“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比赛,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原来用过的纸盒、纸袋、旧衣物,都能再利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巧手下,平时要扔进垃圾桶的物品“摇身一变”成了精美的饰品和好看的环保服装。通过丰富多彩的环保课程,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着环保在身边和变废为宝的快乐。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当洛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干净整洁的环境为秀美的牧区增添了光彩。目前,当洛正通过推动全域无垃圾治理前移,实现对各村、河道治理区域的全覆盖,确保环境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