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2日 星期二

    产教融合亟待政府弥合信息鸿沟

    作者:叶阳永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2日 15版)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班的学生正在学习汽车维修技术。龙梦前摄/光明图片

        江西省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室模拟上机操作。周亮摄/光明图片

      【思想汇】

      编者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不仅面临着继续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老问题,也面临着推动职普融通的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对政府层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本版作者分别从产教融合、职普融通角度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所能发挥的职能进行了阐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职业教育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就业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职责。但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产教融合不畅、校企合作不强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相互适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准确溯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

    溯因 校企之间存在信息鸿沟

      追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教融合不畅并不是自始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培养相应数量和技能的学生,学生毕业之后被分配到相应的企业或工厂工作,还比较顺畅。当时校企良好互动的原因在于,行政部门不仅管理职业学校,还管理相关行业的企业,比如,1998年之前原机械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国内贸易部等九部门管理4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培养人和使用人都由行政部门规划,既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能决定职业学校的规模和结构。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这一局面被打破,毕业生包分配制度被取消,职业教育毕业生越来越多进入民营企业。同时,职业学校被划归教育行政部门或地方管理,产生的结果是,职业学校的管理与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而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技能人才的供需信息分布在不同行政部门。

      近些年来,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向职业学校放权,由学校灵活自主设置专业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其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能力。但社会到底需要哪些专业的学生,企业需要哪些技能的学生,学校很难独立获取这些信息。在信息无效或信息缺乏的情况下,学校只能开设传统专业、传授传统技能,或者盲目新增热门专业,造成的结果是,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毕业即失业,或者即使勉强就业,也需在企业从基本的技能学起,既浪费教育资源,也影响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国家从2005年开始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2007年开始实施季度调查,2015年开始实施《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但是,《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共享的全国劳动力需求信息仅包括20个行业门类和8个职业大类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指导意义有限。比如,只公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大类的就业人口数量与占比信息,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大类下还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具体职业,仅以中类而言,涉及工程、农业、飞机、卫生、金融、法律和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不知道这些细分领域的劳动力需求情况,学校是无法相应地设置专业和决定招生规模的。很多职业院校主要服务于区域性的劳动力市场,但区域性的上述数据也多数只存在于地方统计年鉴中,而且有些需要专业人员才能看懂。

      就企业而言,在哪儿选址、是否采用新生产工艺、是否增加产能,也需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是否有相关技能。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不仅需要了解区域性劳动力市场供给情况,还需对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供给情况有所了解。目前,企业获取的这些信息非常有限,可获得的途径也较窄,尤其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这种困难更大。比如,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数据,公布信息的精度不能满足需要,《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公布的只有专业大类职业教育毕业生数据,该数据对企业评估技能人才供给的参考作用有限。比如,装备制造大类下面有机械设计制造、机电设备、自动化、汽车制造和航空装备等7个专业类,专业类下还包括68个专业,这些专业细类的毕业生数量信息尚未公布。另外,地方性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数据只存在于纸质的地方统计年鉴中,不易获取。企业不能获取技能人才的供给信息,一方面影响其生产经营决策,另一方面也无法有效地将其对人才的技能需求传达给职业学校。

    弥合鸿沟 政府要发挥作用

      如何弥合校企在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鸿沟?毫无疑问,企业与学校自身要发挥主动性,决策时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但必不可少的是,政府在这当中要承担重要角色。

      首先,只有政府才有资源和能力获得区域内和全国范围内的技能人才供需信息,单个学校或者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职业学校或者中小企业,无法完成这一工作。就技能人才供给信息而言,我国职业学校还是以政府举办为主,因此,政府更易于整合不同学校、不同区域毕业生的详细信息。另外,由政府来收集技能人才供需信息也更加有效,比如,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避免重复性的工作,也增加信息的流通性。

      其次,技能人才供需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有利于学生做好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顺利实现就业,也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经济发展。这是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理应由政府来履行。

      再次,提供公共数据既是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2021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也提到,“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共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支持打造公共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推进公共数据归集整合、有序流通和共享”。

      最后,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校企合作中双方可能会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政府则能以更加客观公正的立场收集校企双方的信息。

    着力点 全流程施策,构建校企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为做好技能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共享工作,实现校企信息互通,政府需从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指定专门部门具体承担该项职责,加大人力投入。如上文分析的那样,当前公布的统计信息的数量与精度都远不能满足促进校企合作的要求,而德法英美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都是比较大的,其中英法德的国家统计机构人数都在3000人左右,美国为了专门收集、分析和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专门组建了劳动统计局,雇员在2500名以上。与此同时,也要加强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的协作,业务部门是指管理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和管理职业教育的教育行政部门,而技术部门则是统计部门。这些部门要利用各自专业优势、高效协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亦提出“探索完善公共数据共享、开放、运营服务、安全保障的管理体制”,可以此为契机建立技能人才供需信息生成与共享的管理体制。

      第二,在数据分析、共享方面,一方面要使数据通俗易懂,使用简洁的表格,同时利用数据可视化和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交互式呈现。针对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受众,比如科研人员,需要提供完整、格式友好的原始数据下载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可以建立一站式的数据共享和报告发布平台,无偿地、不受时空限制地向公众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不仅要做好对当下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需求信息的共享,还需要运用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预测未来技能人才的需求,发布预测报告。建立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和职业信息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变化。

      第三,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供求信息表征指标的研究与设计,提高共享信息的精细度、精准度。除以行业与职业维度度量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结构之外,还要关注劳动力技能需求结构的测量工作。2011年经合组织(OECD)实施的成人职业技能调查项目(PIAAC),对40多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情况进行评估,聚焦于劳动力的语言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复杂分析能力,以及这些技能在不同教育水平、不同职业的劳动力中的分布情况,为评估技能的供给与需求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源,值得借鉴。职业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资源管理能力、技术技能和系统性技能,这些技能可以再细分,比如,人际关系技能又细分为协调、指导、谈判、说服、服务等子项的技能。如果精细地对社会中所有职业的技能要求进行准确描述,并将这些公共信息公布在网上,供公众查阅,可以为职业从业者提供有效的指引,也会对学校如何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叶阳永,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