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7日 星期四

    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内蒙古兴安盟持续推进人权事业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本报通讯员 格格 武跟兄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7日 03版)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近年来,内蒙古围绕第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整体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平衡发展,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权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各项权利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

      近75%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84%……在内蒙古兴安盟,鲜明的民生底色正是对保障人权的最好注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民生保障精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兴安盟委书记张晓兵表示。

    谱写民族团结新画卷

      作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兴安盟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创之地,并连续两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在这片红色沃土上,41个民族相邻而居、亲如一家,141万各族儿女共同唱响时代乐章。

      娜荷芽,在蒙语里意为“幼芽、幼苗”。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一小学把开设的60门特色课程命名为娜荷芽课程,平等培养各族学生,从小激发孩子的无限成长潜能,各民族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蒙古族学生王炳言用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学习泥塑课程一年,此前,还学过篮球、足球。五年级的小姑娘包红霞、包雨欣喜欢的则是蒙古象棋,已经学了一个学期。

      当下,兴安盟正在展现着各民族和睦相处、人权事业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初春的乌兰毛都草原,萨日朗开得娇艳而坚韧。走进草原上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的就业平台——萨日朗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制作坊里传出欢声笑语。各民族的“绣娘们”正在飞针走线,一朵朵火红的萨日朗在绣布上活灵活现。

      额尔敦其其格是合作社的专职绣娘,绣一朵萨日朗花,她可以收入10元至15元。即使因为特殊情况一个月内没有完成任何绣品,合作社也会给额尔敦其其格发放5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一年6000元是保底,如果自己再接点订单,一年少说也能增收1万多元。”额尔敦其其格满意地说。

      合作社成立后,汉族、满族、锡伯族等多民族兄弟姐妹参与其中,他们用一针一线绣出了幸福生活,更绣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新画卷。目前,合作社带动科右前旗周边乡镇3000多名妇女灵活就业,实现户均增收2000余元。

    充分保障人民生存、发展权利

      美好生活意味着必须全方位增进民生福祉。“尽管大部分问题的处理过程有波折,但作为居民代表能够为大家多做一些事情我感到十分开心,不仅有荣誉感,也有收获感。”谈到居民议事会的活动时,科尔沁右翼前旗兴科社区居民徐庆润说。

      近年来,兴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鼓励居民参与社区里的大小事。针对邻里矛盾,社区组建了调解办公室,在社区内寻找热心居民当调解员。“社区帮助居民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让居民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实现了参与权,兴科社区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兴科社区党委书记袁世瑛说。

      “兴安盟坚持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历经5年脱贫攻坚战,6个旗县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全盟1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兴安盟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文说。

      走进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巴彦忙哈嘎查脱贫户包六斤家,他和妻子正在给牛添草、喂料、加水,2021年,他家养殖的母牛相继下犊,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现在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谈及未来计划,包六斤充满信心地说,“2022年,我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发展壮大肉牛产业,让日子越过越旺。”在科右中旗,像包六斤这样依靠“产业牛”,走好“牛”路子、做好“牛”文章、奔向“牛”日子的农牧民不胜枚举,大家的生活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聚焦人权保障,制定‘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的发展思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展,推动群众生活得到切实改善,充分保障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科右中旗党委副书记、旗长王海英说。

    让群众享有更高质量文化生活

      物质水平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要跟得上。兴安盟不断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兴安盟下大力气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对全盟50多处红色遗址遗迹进行保护,申请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7项;深度挖掘创作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文艺作品,《赞歌》《金色摇篮》等一大批文艺精品充分展现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时代风貌。

      不仅如此,兴安盟持续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进一步落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推动旗县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基层文化站(室)提档升级。目前,盟旗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已全部建成,全盟56个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达标,847个嘎查村均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同时,推动盟旗两级文化场馆各项服务向基层延伸,通过开展群众艺术培训和全民阅读活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

      人权问题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兴安盟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人权保障的幸福感,正从脱贫户的心声、“稳就业”的歌声、群众的笑声里洋溢出来。

      (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本报通讯员 格格 武跟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