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7日 星期四

    再现文学内外的路遥

    作者:王璐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7日 11版)

        路遥在鸭口煤矿深入生活。(王清林摄影)

        图片由邢小利提供

        《路遥年谱》 王刚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读书者说】 

      近年来,在文学社会学的新研究视域下,路遥及其作品的经验价值正以越来越复杂多样的面貌呈现在历史的行进过程中,其间,史料整理工作的进展为研究的深入奠定了良好的根基。《路遥年谱》即是推动深入打开路遥经验的又一力作,为读者呈现了文学内外路遥更立体、更真实的形象。

      自1970年代开始正式发表作品,到1992年辞世,路遥的文学创作持续了近二十年。二十年间,中国文坛的风云变化在《路遥年谱》中以谱前内容的方式清晰地展现出来。各种文学风潮潮起潮落、文坛体制与时代形势不断变化,而路遥最终以“现实主义坚守者”的形象为文学史所铭记。如果说,“年谱整理要将围绕作家作品形成的经典认识,转换成问题,而非梳理脉络的依据”(杨晓帆《当代作家年谱研究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那么《路遥年谱》通过翔实的史料与巧妙的编排所呈现的,正是路遥如何在徘徊与渐进、取舍与更新中最终确立自己“现实主义”取向的创作历程。可以说,守正创新、不断丰富和更新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是作为“现实主义坚守者”的路遥文学创作的价值所在。

      《路遥年谱》对路遥几乎每一部作品的创作、修改和发表时间都有完备的记录。在清晰的时间链条中,路遥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渐进式历程得以全盘显现。可以看出,路遥一直把反映时代气象、描绘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作为自己自觉的追求。在1983年写作的《柳青的遗产》中,路遥称柳青“绝不是一个仅仅迷恋生活小故事的人”未尝不是一种夫子自道,他的创作即以一种总体性的眼光密切关注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路遥创作了多篇小说,比如《在新生活面前》正面描绘新时期的工人,表现现代化建设的热烈反响。这些写作反映了路遥对社会现实和时代气象的充分关注,但彼时他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尚停留在原有的惯性思维中。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和《在困难的日子里》锻炼了路遥为“现实主义”赋予新的活力的能力。正是从这两部小说开始,路遥深化了对“现实主义”的认识,逐渐以富有挑战性的创作意识深入把握现实的本质。在大量阅读以往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和持续思考的基础上,路遥逐步克服了以往僵化的文学教条对自己写作思维的束缚,在《人生》中表现出卓越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他曾说“关于作品的时代感,实质上是对时代生活的本质反映……我们时代的特点,最突出的是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转折”。路遥既看到了当时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机制对农村青年人生发展的束缚,又对转折期的国家变化报以充分的信任。于是,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形象成为反映当时农村发展的时代问题的文学典型,而《人生》发表之后不到两年,国家即逐渐放开了对农村人口进城发展的限制,高加林式的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这不能不说是路遥站在某种历史的高度,以文学家的敏锐对历史潮流做出的一次深刻的现实主义描绘。

      作家年谱在客观勾勒作家创作史和作品反响的同时,也隐伏着谱主的精神生命史。《路遥年谱》记载,在路遥追悼会的悼词中,陈忠实写道:“路遥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劳动者构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这个平凡世界里的人们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本身就是这个平凡世界里并不特别经意而产生的一个,却成了这个世界人们精神上的执言者。”这是对路遥及其作品精神十分准确有力的概括。

      《路遥年谱》以不小的篇幅展现了路遥在进入公众视野之前的生活。借由亲友同事的回忆录和路遥文章中透露的细节,《路遥年谱》还原了在成为正式作家之前路遥的苦难人生。童年时期的极端贫穷,青年时期“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误”,成家以后家事与工作的困扰以及艰难探索写作的种种,都显示出路遥成长的曲折性。而这一切都成为路遥后来创作的源泉,支撑起他极富现实感和大众关怀的创作。当路遥凭借出色的文学成就告别了自己原先的生活土壤,他把自己的情感依然投注于普通劳动者群体,并“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这句话在《路遥年谱》中出现了三次。由年谱所显示的材料看,它并非空洞的言辞,而是被路遥的作品和作家的行动注入了坚实的内涵。路遥始终把写作本身视作劳作,“用自我教育的方式强调自身对这种劳动持正确的态度”。

      《路遥年谱》详细展现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修改过程。《人生》经历了三年的准备期,路遥先后三次动笔,最终在王维玲的约稿鼓励下真正成篇。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修改《人生》时,路遥一星期未离开过书桌,累了伏案而歇,困了伏案而眠。而《平凡的世界》更是路遥以惊人的毅力完成的作品。写作该书时,路遥脱离了家庭和社会,坚持近于机械的每日计划,错过了与对他有知遇之情的秦兆阳的相见,忍受身体的不适,最终实现了40岁之前完成大作品的自我期许。

      路遥始终对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生活的土地怀抱深情,他的创作始终面向读者大众,回应普通劳动者的精神诉求。从开始创作,路遥即确定了他的作品“主要是写给广大读者看的,只要大家看,这就是一种最大的安慰”。路遥所说的“广大读者”实际上也是构成一个国家绝大部分成员的普通劳动者。《平凡的世界》即是路遥献给千千万万孙少平、孙少安式的普通劳动者的赞歌。路遥看重的,是普通劳动者“在困难的时候获得珍贵东西的心情”,是他们“负重的耐力和殉难的品格”,他从中发掘了精神和情感的价值,更发现了普通人精神高贵的方式和表现。正是因为路遥坚持从普通劳动者的心灵期待出发,书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的作品才有可能获得长久的历史回声,为广大读者所喜欢。

      《路遥年谱》所呈现的文学内外的路遥,是对路遥个人创作史和生命史丰富细节的具象展现,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亲近作家精神生命与人生经验的绝佳文本,也为后续研究的展开埋藏了不少研究提示,其丰富的延展空间有待于在别文中进一步呈现。

      (作者:王璐,系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讲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