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7日 星期四

    “拼”成万亩粮田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刘已粲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7日 01版)

      【春耕时节,我们在行动⑤】

      零碎土地还能拼成粮田?没错!春光融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农民陈允乐站在地头,一望无际的万亩耕地,满缀着麦苗的绿意,一片生机勃勃。

      施肥,是今年春耕的首要工作——“呼啦啦!”手握着遥控器,陈允乐轻点几下,一架气派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所到之处,肥料均匀撒下。

      “用不了一天,我们农场800多亩耕地的施肥就能完成。”陈允乐眼中流露自豪,指着远方对记者说,“耕地连片,无人机方便飞,大型农机也好开,不再担心侵占别家的地。”

      一旁的农户李勇华连连点头:“我家里有8亩地,以前分散在各处,起早贪黑地干,收成也不太高,现在把地流转给允乐,我可解脱了。”

      李勇华说的是新庄镇正在推动的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建设。这里以前大多是小规模种植,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特别是随着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一些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日益凸显。

      如何盘活“沉睡”的土地?2021年1月,新庄镇按照国家政策,在前期摸排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了“依法、自愿、有偿”“暂行收回、临时发包、大户耕种、到期退还”等原则,鼓励村民入股、托管、流转土地,“拼”散地为整地,化小田为大田,提高耕地质量。

      “每亩地每年流转费用为1000元,年底各家农场根据种植收益分红,农忙时下地干活按日结算工资,不种地了也可以到镇上的机械加工厂打工……”听着这些政策,李勇华下定决心流转自家的地,乐得清闲。年轻些的陈允乐则决定继续扎根土地,竞标家庭农场,干一番事业。

      整合零碎土地资源,新庄镇“大手笔”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绣花功夫”推动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通过竞标,我们这22个大户被选了出来,22个家庭农场也随即成立。”陈允乐说。

      “想不到万亩粮食基地真就建成了。”李勇华乐不可支,“集约连片后,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整平了,水渠和小路复垦了,我家的地竟多出半亩!”

      土地整合还能给村集体带来“溢出效益”。经过测算,万亩粮食基地土地连片成方后的溢出率约为7%,溢出带来的村集体收入,再投入耕作中,能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

      前不久,陈允乐购买了一台市场价格为12万元的播种机,政府补贴高达3万多元。谈起未来,陈允乐信心十足:“以后农场还要购入更多机器,提高机械化程度,咱也向着智慧化农场靠近。”

      除了科学耕作理念外,如今,农户心里更增添了生态保护理念。在政府的组织和专家的指导下,减少农药使用、种植挺水植物、规划生物栖息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正成为耕作和生活的新常态。

      “土地整合只是第一步。”新庄镇人大主席王先巍介绍,“主要灌水渠道,村里的沥青路、水泥路都是新铺就的。你看那边,正在建设的就是粮食产业园,今年年底建成后,粮食基地的生产、仓储、物流、管理将在这,一站式完成。”

      抬头再望,无人机还在飞行,陈允乐蹲下身来,轻抚麦苗,憧憬说:“我们新庄耕地普遍是稻麦轮作,待到夏日小麦收割,沟渠送水,栽下禾苗,万亩连片水田,又是另一番美丽景象。”

      (本报记者 苏雁 刘已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