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

    作者:韩东旭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5日 09版)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教学立院、人才兴院、学术强院、制度建院”,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上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真正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创优,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学院开展“珠行万里”等项目,培养学生协同配合、永不言弃的竞技精神;组织开展“我爱我家”义务劳动活动,培养学生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承办“中国梦 劳动美”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进校园教师节专场文艺晚会,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歌颂劳动者、赞颂劳动美。定期组织学生们对校园绿化带进行清扫,既净化环境、美化校园又增强服务意识、展现劳动风采;组织开展“环走参观志愿者活动”“助残日活动”“深入社区 亲切长者 奉献关怀”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探索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创新模式,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及内涵。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以大学生为根本,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培养的方向盘,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构建与提升。始终坚持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形塑个体深度,培养群体技能,实现个体社会性发展。

    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劳动教育,构建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机制

      学院教师的学术研究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撰写论文、论著,申报课题。仅2021年就获得“数字化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研究”等3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院充分利用理工科院校的技术优势拓展劳动教育场域,开展一系列互动式的数字拟态环境教学,通过动态调适画面呈现和沉浸式体验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收获劳动效果。同时,学院不断深化内外部协同育人机制,依托校内自有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校外企业、科研院所等实践场所,积极拓展大学生劳动教育领域,实现社会实践与劳动实践的统一,强化劳动实践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随着数字技术的变革进程加快,要求大学生劳动教育与时俱进地发展,高质量、正能量的劳动教育是对国家发展大战略的积极回应。数字技术应用与劳动教育具有一致的目标追求、契合的技术诉求和同向的价值生成内在逻辑。学院通过转换劳动教育的认知模式、坚持劳动教育的人文底蕴和厘清劳动教育的技术边界,拓展了劳动教育场域,提升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牢固树立师为教本的人才战略,着力强化劳动教育师资力量

      学院始终坚持以师为本、以德为范的思路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模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保持劳动教育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为立德树人提供师资力量保障。学院先后邀请云南民族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的思政教师到校交流,相互分享立德树人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开展优秀教学示范暨教学沙龙,分享经验,提出思考,就如何上好劳动教育等思政课程进行深入交流。

      人才至上,教育先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将学校、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师为核、以生为本、以德为范的思路理念。学院将劳动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和实践之中,深化专业课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考核。同时,学院的劳动教育在三个层面进行突破与创新:形成由“割裂”走向“融合”的劳动教育思维,生成由“重复”走向“反思”的劳动教育过程,构建由“体验”走向“创造”的劳动教育实践机制,切实实现让劳动教育服务终身发展。

      (作者:韩东旭)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