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这件陈列在铁道兵纪念馆中的文物,十分罕见,是一件55式的陆军大尉军装。军装的独特之处,在于肩章上缀着四颗星,领章上的兵种符号有繁复图案。
从军衔和领花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件铁道兵大尉的军装。其珍贵之处在于,铁道兵在我军是一个已经消失的军种,大尉在我军也是一个消失的军衔。
我军铁道兵的兵徽,参考了苏联的铁道兵兵徽样式,但在借鉴中又有创新。苏联的铁道兵符号,五角星是平面的;我国的铁道兵符号,五角星凹下去。整体比较,苏联的清秀,我国的大气磅礴。
这样的“洋为中用”,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因为铁道兵源于辽沈战役东北战场上的铁道兵团。当时,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解放军的铁道部队有苏联军官、工程技术专家指导工作,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紧张,苏联专家才全部离开。
我军铁道兵兵徽的图案,由红五星、飞机双翼、铁锚、钳子、铁锤组成;外观为金黄色,中央嵌五角红星;制作材料为金属。红五星象征人民解放军,飞机双翼是空军兵徽重要标识,铁锚是海军兵徽重要标识,钳子、铁锤是铁道部队常用的劳动工具。铁道兵的兵徽造型包含了陆、海、空三军的兵种符号,原因是铁道兵战时抢修铁路、和平时期建设铁路,同陆军、空军、海军的关系密不可分。或者说,战争中各军兵种少不了铁道兵保障铁路,协同作战。敌机轰炸,铁道兵离不开空军战机及炮兵配合;江河湖海架设舟桥,需要有海军协助。铁道兵兵徽,构图精美,形态敦实,精神内涵丰富,是铁道兵性质、任务在一枚徽章上的高度浓缩、准确诠释、形象体现。
1953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衔实施委员会和军衔审查研究组,负责实施军衔制度的具体工作。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全军按照此条例开始评定军衔。在最初的军衔等级设计中,参照当时苏军的做法,设置了大尉军衔。这套大尉军服的主人是一名有着传奇经历的铁道兵首长——姜培敏。
姜培敏是一位身经百战的铁道兵指挥员。14岁参加八路军,1953编入铁道兵部队,曾任铁道兵连长、团长、师长、铁道兵指挥部副指挥(副军职)、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副指挥。他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铁道兵史”。他参加了绝大多数的铁道兵重要铁路工程:黎湛、鹰厦、成昆、襄渝、青藏等。
(作者:刘常 刘波,刘常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讲师,刘波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