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2日 星期六

    王旭烽(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冰雪上的感动 喝彩中的尊重

    作者:本报记者 郝泽华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2日 10版)

        郭红松绘

      【名家看冬残奥】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两首歌,让王旭烽印象深刻——

      一首歌是开幕式迎接五星红旗入场时,视障表演者唱响的《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是完全由人声演唱的,没有其他的音乐。”无伴奏合唱的形式,让视障表演者的歌声更加纯粹、动人,也深深感动着王旭烽。

      另一首歌则是无声的。当国家体育场中回荡着铿锵的国歌时,王旭烽注意到,现场手语方阵中的听障表演者,正以手语深情地“唱”着国歌。“我学过手语,当看到他们用手语动作表达爱、表达祖国、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我非常感动。”那一刻,王旭烽忍不住想,如果他们能听到该有多好。

      “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残疾人的文艺表演,我都忍不住流泪。”因为年少时的经历,王旭烽比一般人更理解残疾人的不易。中学毕业后,王旭烽曾被分配到福利工厂做了四年工人。那时,与王旭烽一同工作的大多是残疾人,其中以听障人士居多,也有视障人士、侏儒症患者、小儿麻痹症患者等。

      那段岁月一直保留在王旭烽的记忆深处——打扮时髦漂亮的听障姑娘、坐在福利工厂对面垃圾山上谈话的侏儒症朋友、断了手指不能再打乒乓球的“贾宝玉”……福利工厂的这段经历,让王旭烽对残疾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并激励着她多年来持续关心并参与残疾人事业。“那段经历留给我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所有残疾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也因此对残疾人相关的活动很感兴趣。”王旭烽说。

      王旭烽一直惦念并关心着残疾朋友们,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常为残疾人留有一片天地。她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姑娘山速写》,讲述的就是福利工厂里残疾人的故事。她还曾采访大量残疾人,创作了以优秀残联工作者王延勤为主人公的长篇纪实文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此外,在她的小说《黑葡萄咖啡屋》,以及代表作《茶人三部曲》和今年的新作《望江南》中,也不乏对残疾、疾病的书写。

      在王旭烽看来,残疾人与冰雪似乎有着宿命一般的关联。“他们的命运是寒冷的,处于一种风吹雨淋的状态中,罕有春暖花开之时。他们中的很多人,仿佛出生在寒冷季节,生来就要面对生活的疾风骤雨和冰天雪地。”也正因如此,她把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定义为自己的“残疾人日”,每年她都会在这一天组织残疾人茶会,与残疾人朋友们品茶、读书、分享文学创作经验等。此外,她还坚持参加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活动。

      在与残疾人的交流中,王旭烽不断感受着他们乐观、坚忍的品格:“严酷的冰雪天气锤炼了他们,使他们格外坚强。如果你与听障人士接触过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很‘热闹’,会发出很多声音,只是不会用语言表达。”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当残疾人与冰雪运动相遇,会产生怎样的交响?

      “本届冬残奥会让我感受到,这是一场纯粹的体育竞技。”在观看了冬季两项和高山滑雪的部分比赛后,王旭烽替这些运动员感到开心:“这里没有附加任何与竞技体育无关的情绪,在赛场上的运动员,每一位都在突破自我、诠释着残奥精神。这一刻,他们与所有运动员是一样的。”王旭烽认为,这才是对残疾人真正的尊重与尊敬。

      “残疾人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也应该为他们的需求提供平台和支持。”王旭烽认为,除文化活动外,体育活动也属于精神生活的一种,它是通过体力,达到精神上的被认可。在冬残奥会上,我国的残疾运动员通过体育竞技获得奖牌,当国旗升起时,他们代表着当代中国残疾人的形象,成为国家的骄傲,进而实现了精神上的满足。

      谈及赛事,王旭烽直言希望中国运动员能够创造佳绩,得到更多的奖牌。但她更希望大家抱着一种“参与就是胜利,参与者最光荣”的心态来看待赛事。“回到体育运动本身,而不要赋予运动员太多额外的意义。大家像对待其他奥运会运动员一样,只需为残疾运动员加油鼓劲、高声喝彩,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王旭烽说。

      (本报记者 郝泽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