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通道好声音】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了采访。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过去一年,科技工作对推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志刚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
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7万亿元;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上升至去年第12位。
“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和主线。”王志刚介绍,基础研究、前沿探索能够拓展科学的认知边疆,为技术创新提供源头活水,是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性的逻辑起点,要把基础研究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开展攻关,使科技能够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水平。要以科技人员为中心,优化创新生态,聚集千军万马,一起把中国科技事业推向高潮。
“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必然要成为创新主体。”王志刚表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79%是由企业牵头或者企业参与的。高铁、5G、核电、新能源汽车以及科技冬奥、抗疫,很多都是企业在其中发挥着牵头或主力作用。
“创新不问出身,不管是大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能作为创新的主体,只要自己有这个能力,就会在国家层面上提供机会。”王志刚说。
“中国能够成功控制疫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王志刚表示,我们始终坚持围绕疫苗、药物、检测、动物模型和科学溯源五大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在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应对新冠病毒变异的广谱药也在积极研发。在检测方面,最快可在30分钟内完成样本检测,一个集成检测系统一天可以检测20万份样本,能力大大提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肖亚庆对目前我国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作了介绍,从数据看,今年1至2月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明显,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特别是市场主体的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总体上保持去年四季度的稳健态势。但也要看到,工业经济还存在着来自原材料价格、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挑战,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造成影响。
肖亚庆表示,要把中央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扎扎实实落细落到位,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抓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在绿色低碳发展、制造业水平提升、工业整体能力提升、工业核心能力提升上进一步下功夫。“要积极创办一流企业,使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有明显提升,为稳定工业经济起到带头作用、示范作用。”
我国制造业总量已连续12年位列全球首位。肖亚庆介绍,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仍然是重点努力的方向。一是加大制造业的投入力度,保持制造业占比总体稳定。二是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在维护和培育生态上下功夫。制造业还要在提升水平、自立自强上下功夫。
近年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受到各方关注。肖亚庆表示,要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
针对社会关注的5G发展,肖亚庆说,我国5G网络基站总数已超过142.5万座,实际连接用户超过5亿。5G基站今年力争突破200万座,同时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应用场景,并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发展提前谋划部署。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发挥河湖长制优势
“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由此带来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李国英说,我们将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发现险情坚决做到“抢早、抢小、抢住”,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安全防线。
在2021年防汛工作中,全国共有4347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拦洪运用,拦蓄洪水量累计达1390亿立方米,有11座国家蓄滞洪区投入分洪运用。全国减淹城镇1494个次,减淹耕地2534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525万人。
李国英表示,通过对今年汛情、特别是6月至8月汛情初步趋势性研判,我国北部、南部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北部大于南部,中部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这是目前最初步的趋势性研判。我们将对今年汛期的汛情进行滚动分析研判预测,并及时衔接相应的应对准备工作。”李国英说。
针对河湖长制的实施,李国英表示,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在省市县乡四级设立河湖长30万名,设立村级河湖长,包括巡河员、护河员等90万名。“现在基本上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护”。
针对江河湖泊存在的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各地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重拳整治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水空间,严格保护水资源,加快修复水生态,大力治理水污染,河湖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本报记者 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