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9日 星期三

    维护公平正义 服务发展大局

    ——访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

    作者:本报记者 靳昊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9日 08版)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本报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请他对报告进行解读。

      记者:今年最高法工作报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余茂玉:一是更加注重“国之大者”。无论是保护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还是审理高新技术案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都体现了人民法院牢记“国之大者”的政治本色。

      二是更加注重人民情怀。报告涉及制止滥用人脸识别、守护百姓餐桌安全、落实看望老人的规定、防治校园欺凌、解决上班族诉讼不便问题等,体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三是更加注重法治规则。报告用39个案例描绘了法治社会新图景,凸显法治规则,讲述了直抵人心的公平正义,传递出法治进步的时代强音。

      四是更加注重全球视野。报告在服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方面体现得更加鲜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体现中国担当;平等保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展示中国风范;发布互联网司法三大规则,贡献中国智慧。

      综上,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人民关心关切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记者: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使得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法院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余茂玉:报告提到,对于窃取倒卖身份证、通讯录、快递单、微信账号、患者信息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人民法院坚决依法严惩。对于利用履职便利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业“内鬼”,以及利用“颜值检测”软件、钓鱼软件等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依法开展全链条打击,从源头上捣毁网络黑灰产业链。对于侵犯个人信息、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彰显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此外,针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脸识别问题,法院专门出台了司法解释,审理人脸识别第一案,“小切口”解决群众关心的“刷脸”安全问题。

      记者: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院在促进营造公平竞争秩序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余茂玉:2021年,人民法院严惩妨碍公平竞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促进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报告介绍了人民法院规范数字领域竞争秩序的情况。依法审理电商平台“二选一”“刷单炒信”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给予综合考虑、平等保护。报告介绍了人民法院服务品牌强国建设的情况。比如,报告提到的“茶颜悦色”茶饮料品牌诉“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案,就是通过公正裁判,对“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说不。

      记者:近年来有很多广受关注的案件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法院是如何通过一个个“小”案件,阐明法理道理情理的?

      余茂玉: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了要定分止争外,还需要发挥价值评判、示范引导作用。我们不能让好人吃亏。比如,报告中列举的女童热心助人、小区保安热心送老人就医、曝光霸铺行为等都是正义之举,只要没有故意或者过失,都不需承担责任。比如,报告中列举的故意侵害英烈名誉以博取眼球、长期霸占已经出售的房屋等都是错误行为,无论怎样狡辩、怎样耍赖,法院都坚决予以责罚。人民法院既要保持定力、严格公正司法,又要充分尊重朴素的公平正义观,把一个个社会关注案件的审理变成一堂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记者:这几年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越来越方便了。在这背后,法院做了哪些工作?

      余茂玉: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服务,人民法院就提供什么样的司法服务。比如,群众有了矛盾纠纷,不知道该以什么方式解决,人民法院就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把调解、仲裁、审判都集中到一个场所,根据纠纷的情况给出合理化建议。比如,群众感到诉讼程序复杂、耗时费力,人民法院就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诉讼服务。比如,疫情反复出现,群众对出门参加诉讼活动存在顾虑,人民法院就大力推广在线诉讼。再比如,对工作时间与法院几乎同步的上班族,有些法院就设置“夜间法庭”。对居住较偏远,诉讼不便的群众,“马背法庭”“车载法庭”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联动资源最多、在线调解最全、服务对象最广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

      (本报记者 靳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